【星雲大師全集8 在人間自在修行──八識講話】在人間自在修行 八識講話 第二講③說法布施諸供養中最珍貴

星雲大師 |2020.07.26
3560觀看次
字級
(三)鼻 《四十二章經》說:「人命在呼吸間。」人的生命在哪裡?就在一口氣、一個呼吸之間。佛陀教導禪坐的二種甘露門之一,即是和鼻子關係非常密切的「數息法」。 圖╱田旭桐

文/星雲大師

(三)鼻

《四十二章經》說:「人命在呼吸間。」人的生命在哪裡?就在一口氣、一個呼吸之間。佛陀教導禪坐的二種甘露門之一,即是和鼻子關係非常密切的「數息法」。「數息法」是以呼吸為所緣,藉由觀察呼吸的長短、冷暖等變化,達到禪定的境界。因此,鼻子不但供給空氣的養分給我們,還關係著我們的生存大事,甚至是解脫的方法之一,怎能不重視呢?

鼻子還是最好的探子、情報員,無形中為我們提供很多情報,例如,廚房裡的湯煮乾了,餅烤焦了,食物腐壞了,鼻子最先知道警訊;電線走火了,瓦斯外洩了,鼻子能嗅出方向等等,提醒我們避開危險的情境,保護我們的生命安全。聞到餐館傳出的菜香、烘焙店飄來的麵包香,就知道附近有食物可以吃,鼻子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有助於我們的生存。但有時鼻子的嗅覺也會失靈,佛經裡有一則譬喻:

曾經,有一群漁夫,將當天捕到的魚拿到市集去賣。因為魚很多,等到魚賣完,天也黑了,回程時錯過了投宿的旅店,便在路旁的一間花店借住。花店裡到處是鮮花,滿室的花香,夜裡,漁夫們都輾轉反側,無法入眠。一群人互相研究失眠的原因,其中一人說:「一定是花太香了,干擾我們睡眠。」怎麼辦呢?於是他們將放在店門外的魚簍、魚網搬進來。頓時,魚腥味蓋過花香,充滿整個花店,漁夫們在他們熟悉的氣味中,安然入睡,一覺到天明。

令一般人歡喜愉悅的花香,沒想到反而擾亂了漁夫的睡覺。這就如同古人說的:「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所以鼻子也不是可以完全信賴的,在判別氣味上,有時會摻雜個人習慣的因素。

鼻子怎麼修行呢?

1.調節呼吸:

呼吸與身心調和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我們可以觀察自己的呼吸,來察覺我們的心理狀態,比如,生氣、緊張、恐慌時的呼吸和平靜、祥和時的呼吸,兩者的呼吸速度、長短差別相當大。可以說,心情的起伏最先是反應在呼吸上,若是能將呼吸調好,對心情的穩定一定有所幫助,氣息不調,則心浮氣躁,無法成事。因此禪門日用中,以調息為基本工夫之一。若能將呼吸調節得沒有風聲,氣不結滯,勻暢綿密,出入微細,不但有助於我們色身的健康,對改進心性的柔軟平和,亦有很大的貢獻。

2.不著香臭:

社會上有的人每天要擦香水才能出門,沒有擦香水就覺得渾身不自在;洗澡洗頭的清潔用品也要有香氣,才認為洗得舒服、洗得乾淨;食物要香味十足,才能下飯。種種因鼻子產生的執著,其實已造成生活上的煩惱卻不自知。鼻子聞到什麼氣味就是什麼氣味,不會把香的聞成臭的,卻也讓我們因此在香臭之間分別造作。如果能訓練自己不在香臭中妄加揀擇,就能減少因香臭而產生的苦惱。

3.自利利他:

當鼻子因感冒或過敏而鼻塞時,常會因為呼吸不順而影響身體的活動力,甚至讓心情受到波及。這個時候若能想到「生命在呼吸間」的道理,便會懂得珍惜生命。不只是珍惜自己的生命,還要珍惜一切眾生的生命,如此,自然會生起幫助、愛護他人的心。因此可以說,鼻子有利於人的四肢百骸,當呼吸順暢時會令人身心愉快,讓人樂在所有行為中,進而助人,可說是自利利他。

(四)舌

口舌能積善業,也能造惡業。平日,我們藉口舌進食以滋養色身,又藉口舌發言以傳達情意,但吃香喝辣,盡由它選;說是說非,任它擺布。因此,佛門吃飯時要「食存五觀」,佛陀並制戒規範不得「兩舌」、「惡口」、「妄言」、「綺語」,以避免「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人人都有一個舌頭,有人歡喜吃香,有人歡喜喝辣,更有人喜歡吃臭,把臭豆腐、榴槤當成珍饈美味,不敢吃的人避之唯恐不及,愛吃的人卻喜愛的不得了,可見得美味與否,並沒有一定的標準。

說話,有人喜歡饒舌,有人習慣慎言;饒舌的人常常吃虧,慎言的人不容易受到傷害。語言犯下的毛病何其之多!所以有人形容語言像一把「雙面刃」,如古人說「一言以喪邦,一言以興邦」,一句話往往可以決定國家的興衰榮辱,因此要懂得控制口舌;多使用文雅、正面、鼓勵的語言,談吐有理就能走遍天下,到處通行無礙。如果說話無理,即使是在家鄉本土,也是寸步難行。

舌頭有時候也有不好的過失,所謂「如簧之舌」,說是說非,任它擺布。

佛陀當太子時的兒子羅睺羅出家以後,成為僧團中最初的沙彌。但頑皮的羅睺羅常常說謊,並將此視為遊戲,久而久之,沒有人願意再相信他的話。

佛陀知道了,便要羅睺羅打一盆水來洗腳,洗完後,佛陀指著洗腳水對羅睺羅說:「洗過腳的水能喝嗎?」

「佛陀!洗腳水很髒,不能喝。」羅睺羅回答。

佛陀說:「喜歡說謊的人就像這盆洗腳水一樣,盡是汙穢不淨。」

佛陀又叫羅睺羅把盆裡的水倒了,然後拿來盛飯吃。

羅睺羅為難的說:「佛陀!盆子裡沾滿了汙垢,哪能盛飯呢?」

佛陀說:「你就像這個髒盆,心已經染汙了,無法再裝入真理之糧了。」

佛陀說完,將髒汙的水盆踢到遠遠的角落,直視羅睺羅說:「人們是不會愛惜洗腳的盆子,就像你喜歡說謊,大家不會愛護你,而且將來還要墮入三惡道受苦。」

羅睺羅慚愧得無地自容,立誓改過向善,不久證得阿羅漢果。

《金剛經》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之一的「廣長舌相」,就是經過了三十世不說妄語修行的果報。佛經裡也記載,有一位香口沙彌,由於前世不說謊,感得這一世只要一開口,就有天樂妙香出現。

唯識宗的世親菩薩,為了懺悔過去以舌頭毀謗大乘的罪過,發願從此盡形壽用舌頭弘揚大乘;中國四大翻譯家之一的鳩摩羅什,用身體火化後舌根不壞的事實,向世人證明他所翻譯的經典真實無誤;《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裡面,形容玄奘大師「言無名利,行絕虛浮」;八歲龍女在法華會上不卑不亢的宣說智慧之言;維摩居士以靜默不語,被讚為「一默如雷」、「真不二法門」;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教人學講話之前,要先學會不講話。

回想我過去在叢林參學時,因為年紀輕,喜好說話,也常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後來實行一段時間的禁語,發現無言的世界不但有一種空靈的美妙,而且可以在沉默中培養思惟的智慧。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言足以傷天地之和」,在我們的修行當中,或布施錢財,或擔任義工,有的布施力氣,有的布施時間,但在我們人體修行最方便的,就是舌頭。說人的好話,讚美他人,「口」的功德是很容易做到的。這麼討巧的舌頭,怎可以不好好的利用呢?言語具有人我互動的功能,如果能把不當的語言重新調整,大家互道好話,互相成就,就可以邁向人生的幸福之道,擁有一片光光相攝的人間淨土。

如何善用舌頭來修行呢?

1.說愛語:

愛語是一種悲心的自然流露,同時也是世間上最美好的語言。每個人都歡喜別人的關愛、讚美,人與人之間的齟齬磨擦,通常是肇因於不懂得說愛語。一個火爆的場面,可能因一句柔婉謙和的話語而消弭於無形;一個頹唐消極的失敗者,可能因一句鼓勵愛語而振作奮發,所以,能真誠懇切待人,並與人和藹融洽談話,不但能廣結善緣,更能增進人際關係。

2.說慰語: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對於失意的人,能以慰語雪中送炭,鼓勵他重新振作起來,勝抵平時的錦上添花。佛陀有一次安慰一位無人照顧探望的重病比丘,讓他不用恐懼,並親自照顧他,感得病比丘發願,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救護一切眾生。當周利槃陀伽因為太愚笨,被哥哥趕出僧團而哭泣時,佛陀也是安慰他說:知道自己是愚笨就已經是智者了,並教予「拂塵掃垢」的偈頌,成就了周利槃陀伽日後開悟的因緣。

3.說善事:

佛經裡記載:兩個出家人談話,一開始他們談佛法,天人簇擁而聽。慢慢的,談話內容開始言不及義後,天人紛紛爭相唾罵,鄙夷而去。由此可知,一個人如果言非善意,連天人都唾棄。因此,在待人接物的語言,我們所言要合於佛法的正道,要是善美的內容。

4.說佛法:

《金剛經》說:「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財物只能救人燃眉之急,功德僅及於此生,佛法卻能救人法身慧命,免除惡道輪迴之苦。所以法布施是諸供養最珍貴無上的布施。

假如要為我們佛教徒來評鑑年級程度,我認為:

一年級的佛教徒:向佛菩薩拜拜的目的,是求取功名富貴和自己的利益。

二年級的佛教徒:懂得布施錢財,行善救濟,而不一定向佛菩薩要求什麼。

三年級的佛教徒:進一步以念佛、打坐、讀經來淨化身心,消除心中的煩惱。

四年級的佛教徒:歡喜聽經聞法,還能向他人弘傳講說,廣行法布施。

學佛貴在自利利他,我們不要滿足於只做一、二年級的佛教徒,要自我督促,提升為「四年級的佛教徒」,常說佛法,接引他人。

信徒到寺院拜佛以後,經常會添油香,不僅把錢掏出來,也把心獻給了佛祖。所以我常跟徒眾說:「信徒為寺院道場添油香,我們也要為信徒添油香!」說好話、讚美、鼓勵,給他歡喜、安慰,讓他懂得精進,就是為信徒添油香。

口舌可以讓我們造業,也可以成為我們累積功德資糧的工具,常說佛法,令眾生能心開意解,解除煩惱,功德實在很大。口的修行,如《龍舒增廣淨土文》說:「口誦佛名,如吐珠玉;口宣教化,如放光明。」口舌之門其實是很好修行的。

因此,我們應該多說愛語,散播慈悲的種子;能說慰語,潤澤枯竭的靈魂;常說善事,傳遞美好的訊息;廣說佛法,讓我們的語言像陽光、花朵、淨水,以創造人間的淨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