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是非煩惱 星雲大師 |2020.07.22 語音朗讀 609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取自網路 【延伸閱讀】離是非煩惱佛陀曾說天下有二十難,其中之一就是「不說是非難」。聖人以「守口、少說、莫傳」為智慧,即是告訴我們不聽、不傳、不講、不管是非,自能遠離是非煩惱的纏縛。如何遠離是非煩惱呢?第一、禍患止於未然:我們常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晚唐詩人杜旬鶴的〈涇溪〉寫的:「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險處,時時聞說有沉淪。」正是提醒我們「積穀防飢」、「有備無患」。古人在風調雨順之年,大都會囤積糧草,以防備災荒突然降臨。我們也應時時心存憂患意識,事先預作未來的打算,才能讓禍患降到最低。第二、是非止於智者:《藥師經疏》裡有則譬喻:有兩隻感情甚好的猛虎「善牙」與「善博」,牠們日日相伴捕食動物。另有一隻狡詐的野狐,則專門在附近撿牠們吃剩的食物。野狐擔心兩隻猛虎總有一天會聯合起來對付自己,所以常常分別對兩隻老虎造謠,離間牠們的感情,使得兩虎因而相互仇視。所幸後來善博冷靜、理智的分析前後,拆穿了野狐的挑撥,才化解彼此的誤會。因此,當是非入耳時,我們要以智慧判斷,才能遠離是非之患。第三、失敗止於計謀:一件事情的成敗,取決於我們是否事先作策略謀畫。《漢書》中提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說明善於運籌者,謀事必成;反之,草草行事,心有不慎,沒有事先作好籌畫,必定功敗垂成。劉邦之所以能擊敗項羽,正是因為張良擅長計謀。倘若做事懂得事先計畫,必能免於失敗,迎向成功。第四、煩惱止於覺照:煩惱來了,「提起正念」是必要的良方。能從煩惱迷茫處深觀事理,覺照心念,且懂得自省、懺悔、認錯,煩惱自然無疾而終。《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寫道:「瞥起是病,不續是藥,不怕念起,唯恐覺遲。」所以不要畏怯煩惱,重要的是要有覺照力;有了覺照力,便能突破煩惱,遠離惱害。人生是非、煩惱、失敗、禍患,無時無刻不盤旋在我們生活中,如何遠離,唯賴我們以智慧對事物做出謹慎的判斷,方能脫離是非煩惱的纏縛。第一、禍患止於未然。 第二、是非止於智者。第三、失敗止於計謀。 第四、煩惱止於覺照。──摘錄自星雲大師著《星雲法語‧離是非煩惱》 前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全集126】隨堂開示錄 203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10 觀世音菩薩的應化身及其意義 2-1 下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全集126】隨堂開示錄 204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10 觀世音菩薩的應化身及其意義 2-4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論愛談情】AA制 是平等還是計較?2025.09.0903【閃文集】從情書到文學的永恆之花2025.09.090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12025.09.0905企業精英喜獲《365日》 願傳播善美能量2025.09.1006西來寺菩提盃競賽 英文共修社群增長智慧2025.09.0907【遇見荷】思念是一瓣輕舟2025.09.0908巴西佛光童軍露營 烹煮搭帳自己來2025.09.1009為動物開路 人與自然共生2025.09.0910國際數獨日2025.09.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1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花開見佛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信為道本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⑳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供養的種類《星雲法語》人生四品星雲大師:四藝與人生星雲大師:如何養性星雲大師:正信之美星雲大師: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