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4】隨堂開示錄 185 隨堂開示錄─講座論壇 27 人間佛教文學創作 7-5

星雲大師 |2020.06.26
1853觀看次
字級
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2014年1月10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覺堂開幕,開山星雲大師表示,會議在佛光山召開,是佛光山盛事,也是文學界盛事。 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2014年1月10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覺堂開幕,開山星雲大師表示,會議在佛光山召開,是佛光山盛事,也是文學界盛事。 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隨堂開示錄─講座論壇 27

人間佛教文學創作 7-5

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4年1月11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集會堂

好幾年前,一個除夕的晚上,正當一、二千人準備在雲居樓大齋堂圍爐吃年夜飯的時候,天主教的單國璽樞機主教來了。我說:「主教,你怎麼來了?」他說:「來吃年夜飯啊!」我想:糟糕了!把他帶到大齋堂去,一、二千人熱鬧烘烘,實在對他不起。於是我就說:「主教,我們找個地方,下碗麵吃吧!」他是河北人,也歡喜吃麵。就這樣,我們兩個人相聚吃了那一頓年夜飯。
吃過飯以後,我心裡想,每年主教都到佛光山來,我也應該到他的教堂去向他拜年。因此,我就說:「主教,明天我要到你的玫瑰堂去拜年。」他說:「不能,我可不住在玫瑰堂,玫瑰堂關閉了,沒有人。」我說:「你住在哪裡?告訴我,我找到你住的地方去。」他卻說:「不行,住的地方沒有人,大家都放假回去過年了,所以我才跑到你這裡來吃飯啊!」
我一聽,心裡想:這就是我們修道人的生活,平常想的都是大眾、人民、社會,而忘記了自己。
所以,後來單國璽樞機主教罹患癌症,寫了一本癌症後的傳教心得,有人要我在他的新書發表會上做推薦說明。會上,我就說:「單樞機是河北人,黃河的水孕育他成為天主教的一位樞機主教。」樞機主教的職位很大,不是一般的主教、神父所能比,中國也只有一個、兩個。「我成長在江南,揚子江的水孕育我成為一個和尚。主教啊!我們各自修行,來生你還是做你天主教的主教,我還是做我佛教的和尚。」
總之,不必大家統統都一樣,就像一個人的身體,眼睛管看,耳朵管聽,嘴巴說話,各司其用。
說到兩個宗教之間,同中存異,異中求同,過去經常有神明到我們的大雄寶殿拜佛,用祂們的話說:「我們來拜老大!」祂把佛祖看得比神明大,這也很好啊!但是神明拜佛,是由祂的信眾抬著坐轎,像花式飛機般,「呼!呼!呼!」地搖晃。那麼,我們的香燈師看了就很不高興,告訴我說:「信徒看了都很害怕,以後不准他們來拜!」我說:「這不可以。為什麼?人拜佛有人拜佛的樣子,而神拜佛就是那個樣子啊!」
宗教之間,要容許不同的存在,今天世界的宗教對立,就是由於我不容你、你不容我所造成的。以佛教的「三寶」來說,佛寶就等於爸爸,爸爸只有一個,你有你的爸爸、我有我的爸爸,我不能叫你的爸爸為爸爸,你也不能叫我的爸爸為爸爸。教主不同,但是教義、教徒可以同,教義可以互相研究,教徒可以互相切磋、來往,做朋友。我想這就是宗教之間的求同存異。

提問四:大師您好!您在《佛光菜根譚》中有一句話:「有能力的人給人方便,沒能力的人給人麻煩。」第二句話是不是跟佛陀慈悲的本懷不相一致?想請您具體談談。

大師:能幹的人,凡事都說「OK」;不能幹的人,無論你跟他講什麼,他都說「NO」。所以,我們可以測驗一下自己:我是能幹呢?還是不能幹呢?要想能幹,就要多講一點「OK」、「YES」。
在佛光山,我教導徒眾要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但是有少數人卻不是給人希望、給人快樂,而是給你煩惱、給你麻煩、給你不高興。何必這樣呢?既然做人,就要結緣,結善緣總比結怨好。
佛陀的本懷是給人方便、給人歡喜,也就是所謂的「服務的人生」。但是現在的社會,有一些人不肯替人服務,不肯替人服務倒也罷了,甚至還要找人麻煩。我在想,做人要訓練自己聽自己的話。常有人說:「你都不聽我的話。」要人聽話很難啊!你自己有聽自己的話嗎?能把自己訓練了聽自己的話,很多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提問五:大師您好!最近很多宗教領袖對全世界重功利的傾向,提出了很多批評。那麼現在兩岸的功利氣氛也很濃厚,大家都是朝著金錢看,尤其年輕人看手機不看書。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我們要如何透過文學推廣人間佛教?請大師開示。謝謝。

大師:現在的社會,「低頭族」愈來愈多,大家只看手機,不看書,在一般人看是很危險的。為什麼呢?大家都看電腦,沒有人看書,出版社不就倒閉了,書店也不開了?
其實不盡然,所謂「三十年風水輪流轉」,像當初才有電視的時候,我們就想:這下不得了,廣播電台都要關門了;電視不但有音聲,還有影像,誰還要去聽廣播呢?但是到今天,電台不但沒有被打倒,反而增加。為什麼?出門的人、做工的人、煮飯菜的人、開車的人,他哪裡有時間看電視?還是要聽廣播的。
我個人並不會使用手機,不過,我想看手機和看書的味道是不同的。看書,可以一次頭看好多行,經過推敲寫出來的文字,也比較稱心達意,而電腦用久了,慢慢地,就會出現彎腰駝背、眼睛不好等等毛病。或許到了這個時候,大家又會回過頭來看書,那麼書店開門,出版社也會增加了。
世間的「因果」很難論定,有時候「一江春水向東流」,流啊流,又會流回來;春夏秋冬四季,冬天過去了,春天不就又來了嗎?物質有成住壞空,房子毀壞了,再重建,不就又有一棟大樓了?所以,「空」其實是「有」。你口袋不空,怎麼能放錢呢?茶杯不空,怎麼能倒茶呢?地方不空,怎麼能建房子呢?所以,「空」很好,像這個宇宙、地球,雖然用了幾千萬年,也不會因此而沒地方建房子啊!
同樣的,人有生、老、病、死,但是你以為死了就沒有了嗎?最近,我把「生老病死」的說法,改為「老病死生」,因為我倡導「人間佛教」,是要讓人生有希望。說「生老病死」,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說「老病死生」,把「生」擺在最後,死了以後生,生就有未來,生就有希望。
在我的了解,即使是個壞人,想死也是死不了的,因為人在世間生了死,死了又會生,生生不息。就好像一顆黃豆,乃至一棵路邊的小草,有了空氣、水分、土壤為緣,它就會生長。所以,做了善事、做了惡事,沒有後果,那是不可能的。就像章回小說寫的,「要知後事如何,請見下回分解」嘛!(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