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4】隨堂開示錄 184隨堂開示錄─講座論壇 27 人間佛教文學創作 7-4 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

星雲大師 |2020.06.25
1293觀看次
字級
2014年1月10日,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於佛陀紀念館大覺堂開幕,星雲大師和與會者於佛陀紀念館大覺堂唱誦〈三寶頌〉。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隨堂開示錄─講座論壇 27

人間佛教文學創作 7-4

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4年1月11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集會堂

提問二:大師吉祥!您十二歲出家,三十到四十歲之間慢慢地才有一些文學寫作。也就是說,在您的生命經歷中,是先接觸佛學,後來才進入到文學,這和當代許多在佛學和文學方面都很有造詣的大師,比如弘一大師,可能會有一些不同,因為他們大多先是有一些文學活動和文藝創作,後來才接觸和進入到佛教。

那麼,我想知道的是,大師您在創作這些文學作品的時候,要表達自己對佛教的領悟、對佛教的體驗的時候,會覺得用文字或者文學的形式來表達,更為便利嗎?佛學和文學兩者之間,有一些會通之處嗎?您的感觸是什麼?

大師:我最初寫文章,是因為熱忱,並沒有想要有什麼成就,但是寫了寫,也寫出興趣來了。
在我這一生當中,寫文章的時間比較少,就是寫文章,也從來沒有打過草稿,沒有經過推敲構思,等於說話,說過就算了。不過,也要感謝一些人給我學習的機會。例如佛光山才開山的時候,我住在山的那一邊,提供食宿的朝山會舘一通電話打來,就說:「師父,水利會有一些人來訪,他們要和你見面。」趕往會面的途中,經過一座橋梁,我心裡就想:「水利會的人來這裡,要講些什麼好呢?我又不懂水利。」一番搜索枯腸之後,想到佛經裡講到水與人生的關係,就決定:「跟他們講水吧!」
才講過話回去,一通電話又來了,「師父,多少的音樂家來佛光山,他們說佛教的梵唄很好聽,要請你跟他們講說梵唄音樂。」他們是專家,我哪裡能對他們講音樂呢?但是不講又不行,我是出家人,度眾是我的責任啊!就想:好!我去跟他們講吧!就這樣,從兒童、年輕人、婦女、老人到各行各業,都逼著我要和他們講說。
但是在佛教裡,要講了給人聽不懂很容易,任你選一部經論來講,他就聽不懂了,而要講了給人聽得懂,卻很困難。我一生最大的努力,就是講話要給人家聽得懂,除了我的揚州土音改不了,總想用淺顯的字句講得讓人聽懂。
有這麼一則趣談。兩個人見面,甲問:「你去哪裡啊?」乙說:「我去聽經啊!某某法師要講經,你不知道啊?」甲就問:「他講得好不好?」乙說:「好極了!」甲又問:「怎麼好法?」乙卻說:「聽不懂耶!」
讓人「聽不懂」就是很好?當然,我不能這麼做。對佛教學院的學生可以講專門一點的佛學,因為他們要受教、要進步,應該接受深奧的教育,但是一般人則不然。我記得過去在一座城隍廟門口,很多人來聽我講演,每當我講到淺顯的內容,比方說故事、講趣談,人就愈聚愈多,稍微講到一點經論,人就愈來愈少,那時我就曉得大家要的是「聽得懂」。
我這一生,做什麼事都是要給人明白、給人歡喜、給人接受,寫文章也是一樣。我寫文章很快,在過去沒有原子筆、鋼筆的時代,我用沾水筆書寫,一天至少也都能寫一、二萬字。
不過佛教也有它要改革的地方,像我初到台灣的時候,在一間寺廟裡掛單,每天都要為他們打井水三、四次,每一次大約是一百桶,不過我打得很快,幾分鐘就可以完成。另外,我也要替他們掃落葉、到外面收租穀、拉車子上街採購,因為寺院裡有一百多個人要吃飯,總需要有人服務。那麼,偶爾有了一點空閒,像是從街上把東西買回來了,有一點感想,想要把它記錄下來,我就會在一張飯桌前坐下來。但是有一次,一位老太太卻走到我的身邊,用台灣話告訴我說:「法師啊!要做工作啊!不做工作是沒有飯吃的啊!」我一聽,心想:寫文章不是工作?寫文章會沒有飯吃?
當然,面對這許多言語,我並不在意,總覺得,一個人要能夠承擔得起外在的壓力,自己的心力要堅強。所謂「堅強」,並不是說匹夫之勇,而是一種毅力。因為人在世間上,不是靠上天給我們什麼,也不是靠佛祖菩薩給我們什麼,甚至上帝也不能給我們什麼,只有我們自己給自己!
所以,至今我能寫文章,靠的就是當初的自發、自覺。釋迦牟尼佛有所謂「三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第一個就是「自覺」,你自己都不能覺,自己都不甘願做,又怎麼能成呢?自覺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我就要怎麼做。自我覺醒,這對一個人的幫助很大。

提問三:大師好!在您的《迷悟之間》裡,提到各宗教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欣賞,但是要求同也要存異,因為各人有各人的爸爸,所以信仰當然就是信一個宗教。可是在中央電視台「中華之光」頒獎典禮影片當中,有一句台詞說,大師對宗教非常的包容,認為信徒可以信仰兩個宗教,這就讓我有些疑惑了。想請大師指教,是不是說信徒可以信仰兩個宗教,而宗教師只能信仰一個宗教?

大師:構成宗教的條件有三個,在佛教裡稱為「三寶」,也就是要有教主、要有教義、要有教徒,三者結合就成為宗教了。
目前在台灣,幾乎人人都是信仰兩個宗教,信仰道教的人,在拜神、求神,祈求發財、得到保佑之餘,也會拜佛祖。像是一個星期前,就有六萬多人帶著二千多尊神明,用轎子抬著來到佛陀紀念館,人潮洶湧,連走路都很困難。
信仰兩個宗教,就像是吃菜,不一定只吃這一道菜,還可以換另一道菜;像是閱讀,這一類不喜歡,可以換那一類;又如同修讀學位,讀雙碩士、雙博士也未嘗不可。所以,我認為信徒信仰兩個宗教,不是很嚴重的事。但是我們傳教的人,則應該要對信仰從一而終,信仰同一宗教。
像我個人,有時候也勸人家說:「你的因緣如此,就去信基督教吧!不要信佛教信得那麼困難。」例如:曾經有一個女孩子即將嫁到基督教的家庭,但是他不肯信基督教,我就告訴他:「你要隨公公、婆婆、丈夫,一個人是改變不了這個家庭的。」或許這也是我的一種包容。(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