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
文/林少雯
人身之衣,羊身之毛,呢絨嗶嘰,到處暢銷,比綿溫暖,比綢堅牢,人人愛用,產量豐饒,羊之於人,可謂功高,何以報之,一把屠刀。
──董君詩,虞愚書
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居住在森林裡;那時的住家,不稱為家,而是樹居或洞穴;這樣的安身之所,是為了躲避毒蛇猛獸的攻擊;這些肉食的兇猛野獸,把人類當成食物,像捉小動物一樣擄了來,用利齒和尖爪撕咬肉體,當食物吃下肚。跟人類吃其他動物是一樣的情形;只是人類比較文明,吃法不同而已。
祖先們的衣食和住,全靠森林提供。衣,從穿樹葉和獸皮開始,人類有了遮羞和保暖的需要。慢慢的,衣食和住都逐漸改善,人類搬出了森林,豢養了動物,不必天天出去漁獵和採集。先祖們有閒暇時間來思考如何改善生活,一點一滴地累積了文明和知識,也創造了文化。
文化來自於生活,而穿,是生活中重要的一環。先祖們懂得紡紗織布後,穿在身上的衣物,也開始有了設計和材質的講究。
從羊的身上取毛來作成線,織成布,製作羊毛布匹,算是高級的布料了。羊毛織品中,有呢絨嗶嘰,都很受歡迎的。人們用這些毛絨來設計和剪裁成各式衣褲外套呢帽等,既保暖又好看。
羊毛布裁製成的衣物用品,比棉更保暖,比絲綢更堅固耐穿,人們都愛穿,用量因此特別多。羊毛產品可以無限量的供給人類使用,再多都沒問題,只要多養些羊就行了。
可見,羊對人類的貢獻實在大啊!人們何以報之?當他們老了,毛的質量不好了,就一刀把牠給宰殺了!人類養殖的羊,連自然死亡安享天年的機會都沒有,人們總是將他們用到最後一點用處都不浪費的境地。
羊啊!你們無力反抗,看樣子只能認了;不要怨,不要恨,更不要夾怨來報仇。請好好投胎去,下輩子不要再淪為畜生,不要再給人類宰殺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