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恬筆倫紙

文/石隱 |2020.06.10
1860觀看次
字級

文/石隱

「恬筆倫紙」是《千字文》中的一句,即是說,毛筆是秦朝的名將蒙恬發明的,而紙的發明則該歸功東漢的蔡倫。

晉人崔豹在《古今注》中曾說:「牛亨問曰:自古有書契已來,便應有筆,世稱蒙恬造筆,何也?答曰:蒙恬始造,即秦筆耳。」後唐馬縞的《中華古今注》也有類似的記載。但後人讀這段文字時,卻誤會了秦代以前沒有毛筆,而且這種誤會一直延續到近代,直到在殷墟發掘了有朱書的龜版,人們才懷疑蒙恬造筆的說法。

民國初年,在長沙一個戰國墓中發現一支毛筆,毛是用上好兔箭毛造的,造法和現在的毛筆不同,不是將毛插在筆桿內,而是將筆法圍在桿的一端,然後用幼絲線纏住,外面塗漆,並附有一支比毛筆大一些的小竹管,以備裝套毛筆。這實物的發現,舊說自然被推翻了。

再說早一些,我們試看看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彩繪花紋,線條美麗勻稱,儘管在考古發掘還沒有毛筆的發現,但沒有毛筆的描繪,那是不能至此的。再從文獻記載來看,《禮記.曲禮》:「史載筆」,《國語.晉語》:「臣以秉筆事君」之句,這都說明毛筆的發明遠遠超過秦代。

其實,《古今注》也是沒有說清楚,蒙恬造的是秦筆,所謂秦筆,那是用四塊小木板合成桿的,因為西陲缺乏竹子,和一般用竹子作桿的毛筆不同。至於毛筆創於何時何人,現也難說,不過可以大致定論,毛筆的發明,應該是先秦工匠們的功績。

紙的發明又是怎樣的呢?《後漢書.蔡倫傳》稱蔡倫是紙的發明人。大意說:「古來書籍多是用竹簡編成的。也有用縑帛來作,那叫做紙。價格昂貴的縑帛和重量沉重的竹簡,對於人們都很不方便。蔡倫便發明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魚網來造紙。在元興元年(一○五)把這件事報告漢和帝,皇帝很誇獎他的才能。此後,大家就通用這種紙了。」

但據《說文解字》一書對「紙」的解釋:「所謂絮即絲屑,郴就是細竹簾,意思是說,把絲屑放在水中打成稀漿,用細竹簾撈起,然後把簾上所存的纖維晒乾,這就是紙了。」這一造紙的原理,直到現在還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原料改用木材,操作以機械代替。《說文》的記載告訴我們,紙的發明該是蔡倫以前的事。蔡倫是東漢時管理宮廷用品的宦官,很可能是當他知道宮內工人們發現了改用樹皮、麻頭等製紙要比絲屑節約些,他奏報了皇帝,頂多是在方法上出過一些主意罷了!

中國是造紙方法的發源地,世界各國的造紙術,都是從中國傳出去的。六百五十年後,這方法傳到中亞,又經過四百年傳到歐洲,再經過五百八十年才傳到美國。我們的祖先能夠把紙這一文明的主要媒介物貢獻給全世界,這是值得我們自豪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