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7 般若心經的生活觀】般若心經 的生活觀 透過故事讀心經 下卷 ⑲

星雲大師 |2020.05.23
3377觀看次
字級
沒有煩惱的人生圖╱清水久美子

文/星雲大師

沒有煩惱的人生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接下來再講經典裡說的無十二因緣、無四聖諦。四聖諦是世間、出世間的因果關係,十二因緣說的是人的生死流轉。

《般若心經》講到人從哪裡來?有人說上帝造的,既然是上帝造的,幹嘛造得我們那麼多痛苦呢?造這些戰爭,造這些互相鬥爭?不是,上帝不會做這不理智的事。人是有人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執著。將來人死了以後,上帝會審判,這個也不對。世間上七十幾億的人口,上帝在哪裡開庭?怎樣來審判?他有那麼多時間嗎?審判得了嗎?

在佛教很簡單,一切有因果,一切有業力,自作自受,不要讓別人來審判,自己審判自己。佛教講業力,人從哪裡來?我們簡單說,人從父母出生我,父母怎麼會生我們?因為他們相愛,愛情的結晶就有了我。最初,在佛教說人從哪裡來?從無明來,「無明」就是不明白。人從哪裡來?從不明白來。這不明白就是愛欲(愛和欲),糊里糊塗的,自己也沒有把握,怎麼糊塗的來、也糊塗的去?

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名識……《般若心經》講要脫離生死、煩惱、痛苦,它要無,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人眼耳鼻舌身,這是生理的,生理就是眼有眼神經、耳有耳神經,生理有感覺,眼睛要看色、看萬物,耳朵要聽聲音,鼻子要嗅空氣,舌頭要嘗味,身體的舒服、不舒服,六根對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中間,也參雜心裡的六識,也是耳識、眼識……眼識要認識色,耳識要認識聲……這是心理的。所以從生理的我們的身體,到宇宙世界是物理的,這生理和物理接觸,就產生心理。

現在請問大家,你們住在哪裡?我們住在家裡。我們有個家,家裡面什麼東西?住在「色聲香味觸法」裡面,床鋪、屋子、沙發、吃飯、味道、美味、講話、聲音好聽、感覺很舒服,住在六塵中。塵,灰塵,蓋覆了我們的真心,讓我們不明白。有生活、活動,他不知道、不懂。塵埃,五欲六塵蒙蔽我們的真心。所以,在《金剛經》裡面講不可以住於「色聲香味觸法」,因為六塵靠不住。你眼睛看一場戲,演過了看不到;電視劇過去了,聽聲音,聲音馬上沒有了。六塵都在變化,六塵是在蒙蔽我們的心,如塵埃骯髒。神秀大師說:「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是有一個身的菩提樹、有個心,到了六祖惠能,他就高一層:「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是從空無上面,境界又高了一點。所以六祖就能做到禪門六祖。他悟的道比較深一點。

「十二因緣」或「四聖諦」是佛教根本的教義。先前提到的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還是名相上的分類,而十二因緣是講人生死的程序:人生怎麼從過去到現在,怎麼從現在到未來;也就是講十二因緣的關係。

十二因緣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我們人生從過去到未來,就是這十二種程序的關係。

我們從何而來?當然一定有個過去的因,不會從天上忽然掉下來。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生命的本體,父母也不會生養我們。人生從哪裡來?無明和行就是這個過去的因。有了過去的因,接著就有現在的果,這個果就是識、名色、六入、觸、受和愛。有了愛、取、有,我要愛、我要擁有、我執取,那麼就又造下現在的因,然後再感未來生、老死的果報。

「無明」是個什麼東西?無明就是「不明白」。真如佛性是明白的,是覺悟的,是出世間的。世間上的生命被覆蓋著,沒有起作用,起作用的是無明。有時候,佛教把無明和真如說成是一個,生死就是涅槃,無明就是真如。有人會困惑:「這個太矛盾了,不是說了生死、了生死,怎麼又說生死就是涅槃?不是說離無明、離無明,怎麼又說無明就是真如?生死怎麼會變為涅槃,無明怎麼會變為真如?」

舉例來說,剛採下來的鳳梨,吃在嘴裡好酸、好澀。把它放著,經過風吹日晒,幾天之後再來吃,就變甜了。這個甜是從哪裡來的?就是從原本又酸、又澀的鳳梨,經過和風麗日的洗禮之後,才變甜的。

無明經過修行,就成為真如、成為佛性,所以,無明是生命的本體,是生死的根本。若到了覺悟不生不死的境界,就是涅槃真如做本體了。

涅槃真如是天上生的,還是地上長的?是父母生的,還是諸佛菩薩給我的?都不是,是從當初的無明而來。《大乘起信論》講「一心開二門」,也就是一個心分成兩條路,一個叫作「真如門」,一個叫作「生滅門」。真如和生滅是不二的,也就是空和有是不二的。

覺悟的真如在這個地方,不覺悟的無明在那個地方,本來是兩面的,而我們凡夫眾生卻避開真如、避開覺悟,所謂「背覺合塵」,一直往無明的路上走,這就叫作生滅門,也就是生死流轉門。

十二因緣,因為無明而行,而生死流轉。從無明一直到老死,老死了又再無明,無明又再老死,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未來又成為過去,永遠都是一個環型的狀態,也就永遠不得解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