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練習題】 為什麼孩子總讓人理智斷線?

文/袁葦(職能治療師) |2020.04.28
1230觀看次
字級

文/袁葦(職能治療師)

好友美玲是一位優秀的特教老師,同時也是自閉兒的母親。她跟我抱怨,母親的角色常會減損她的專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養或陪伴孩子寫作業時,常會不小心變得急躁,平日自己告訴家長要有「耐心」、「同理心」的提醒,在怒火攻心的那一刻,全被拋在了腦後。

我說:「這很正常啊!我們一起來找出你對孩子失去耐性的原因。」

通常在教養時會失去耐性、脾氣暴走,除了時間壓力之外,往往是因為對孩子的期待與他的實際表現有落差所導致。比如,教孩子數學題,教了十遍還是不會;叫他專心一點趕快把飯吃完,一頓飯卻吃了一兩個小時。

這時,父母親就得停下來思考,我們的預期與孩子的表現,為什麼會有落差?原因在哪裡?作業寫不完,是孩子不專心所致?還是理解能力不足?吃飯太慢,是吞嚥比較困難?還是有口腔觸覺防禦?

找到原因後,就能把期望落實,以協助孩子解決問題為主要考量,就不容易瞬間脾氣暴走了。

美玲說,生活中最容易讓她困擾發怒的,是小學六年級的小志從小就有的問題:無法掌控聲音與力量的大小。不知教過與提醒多少遍了,仍然狀況百出,嚴重影響他在班上的人際關係。

最近一次的例子,是小志在公車上聞到屁味,大聲說:「有人放屁,好臭!」美玲又窘又氣地立即掩住小志的嘴,他卻邊掙扎邊大叫:「幹嘛用力壓我的嘴巴啦!」我彷彿看到美玲臉上無奈的三條線。

我問美玲:「有試過什麼策略嗎?」

美玲說:「前幾年,醫院的職能治療師建議我,利用手機APP的分貝計讓小志分辨音量大小。只是,雖然分貝計可以把音量量化,以數字提供視覺回饋,方便小志分辨大小聲,但卻一直沒有辦法類化應用在生活中。」

「類化」,是指能在不同的情境下,靈活運用已經學會的技能,而自閉症患者,往往正缺少這種能力。美玲善用科技輔具,讓小志擁有分辨音量大小的能力,但要怎麼進一步拓展應用到生活中呢?

美玲與小志,還有以下三個階段的功課要練習:

一、聲音大小的控制

這階段的目標,放在可以運用自如地控制音量大小,讓小志體驗聲音漸大漸小的感受。可以用遊戲的方式進行,如歌唱、念課文,背詩等等,練習一個字比一個字大聲,或是一個字比一個字小聲;也可以使用分貝計,在練習的過程中提供視覺回饋。

二、情境場合的分辨

情境分辨能力不佳,常做出不合宜的言行,是自閉症患者常有的問題。可以用結構化的方式,將各種不同的情境,如公車、捷運上,教室、操場、電影院、音樂廳、百貨公司等,以分貝數標出適當的音量範圍,例如,在公車和捷運上只能使用低分貝說話,並盡量讓孩子將此連結背誦起來。

三、情境與適合音量的連結運用

這一階段必須在生活中實際演練,並把分貝計的視覺回饋虛擬化,放在心中。有了上述「情境分辨」的基礎後,每次到了不同的場所就先詢問孩子,現在處在什麼情境當中?應該以何種音量說話?直到孩子能很自然地在各種情境、場合中,以適當的音量說話為止。

美玲聽了我的建議點點頭說:「原來,我還有這麼多方式可以幫忙小志。知道了原因,就會有適當的期待,又有方法可以解決與練習,我就不會因為心急而失去耐性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