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練習題】開不了口說分手

文/袁葦(職能治療師) |2025.02.25
297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袁葦(職能治療師)

討好型人格者最害怕的是「讓對方難過」,但事實上,分手並不是一種傷害,而是一種負責。與其拖著一段不想要的關係,不如給對方機會尋找真正適合的人。



小帥是我看著長大的學生,天資聰穎,帶有亞斯特質。小學、中學時的他,渴望交朋友,卻常因看不懂他人的臉色,分不清楚什麼情況該說什麼話,或是只顧著說自己有興趣的話題,讓同學覺得他太白目,而不願和他一起玩;也因為小帥過於遵守規矩,常向老師揭穿同學的違規行為,成為令人討厭的正義魔人。

五年級時,在一次向同學示好不得其法被排擠後,小帥躲在廁所哭了一節課。導師將他轉介給我,諮商過後開始了社交技巧訓練課程,反覆練習分辨情境、說話技巧等人際關係的拿捏。

聰明的小帥終於學會了「社會化」,學會了「稱讚」他人,「說好聽的話」讓他人開心……成為父母老師同學們比較喜歡的樣子,也漸漸地能融入團體,擁有朋友。

之後,小帥從頂尖高中唸到頂大醫學系畢業,一路順風順水,除了初戀被分手,現在的他,有一群拜把兄弟,在職場上應對自如,還有一位深愛他的七年女友小美。

這樣的人生堪稱為勝利組吧?然而,小帥卻告訴我,他一直逃避和小美談論結婚生子,他心裡清楚小美不是他共度一生的對象,卻無法開口說分手。

每當小美提到結婚,小帥總是敷衍,但當小美因此生氣,哭著提分手時,小帥又害怕她難過,害怕成為「壞人」,只好言不由衷的哄她。「也許拖著拖著,小美會自己離開我吧。」小帥低著頭說。

我在小帥身上,看到了「討好型人格的特質」:習慣取悅他人、害怕衝突、不懂拒絕、過度在意別人的情緒、為避免衝突而選擇拖延……這背後往往與家庭教育、成長經歷、人際互動模式有關。

「我看著你長大,知道你經歷過的人際挫折,與被前女友分手的傷心。只是,你是不是將社交技巧用錯情境與對象了?」我試著讓小帥覺察到自己優柔寡斷最深層的原因。

「你害怕孤獨,害怕不被認同。拖延只是逃避,不會讓問題消失。你習慣壓抑自己的感受,優先考慮別人的情緒,這樣的討好並不是真正的『好』,只是換取短暫和平的『自保』策略。長期壓抑自己的真實意願,最終只會讓自己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卻失去真正的自己。」我建議小帥先正視自己的內心,再誠實面對小美,雙方坦誠溝通。

先從認知上的調整開始:

一、認清「分手」並非傷害對方

討好型人格者最害怕的是「讓對方難過」,但事實上,分手並不是一種傷害,而是一種負責。與其拖著一段自己不想要的關係,不如給對方機會,尋找真正適合的人。

二、練習承受「不被喜歡」的勇氣

分手後,對方可能會傷心、生氣,甚至責怪你,但這並不代表你是個壞人。學會接受別人的負面情緒,才能真正從討好模式中解脫。

三、清楚地表達分手,不留模糊空間

「我們的價值觀不同,這段感情無法繼續。」清楚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立場,才能讓對方真正放下。

四、接受罪惡感,不被罪惡感操控

分手之後,覺得自己「傷害了對方」的罪惡感難免。但罪惡感不應該成為你繼續這段關係的理由。

五、學會為自己負責,而非為別人的情緒負責

討好型人格者常常覺得自己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然而「面對分手」,其實是小美的課題。人可以善良,但不必為此犧牲自己的幸福。

小帥沉默了很久後長嘆:「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我笑了笑說:「不是做不到,你只是還沒開始做。」

「還記得小時候嗎?為了讓你融入團體,我們做了不少社交技巧的訓練,但可能也養成了『討好』他人的習慣。這次,我們相反地來練習,把我當作小美,用真誠、堅決的態度告訴我:『分手吧。我們不合適。』」

「我相信這個關卡過了後,在未來每一段關係中,你會更能拿捏好『滿足他人』與『做自己』的分寸,活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