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7般若心經的生活觀般若心經的生活觀】 透過故事讀心經 下卷 2 人間菩薩 直下承擔發心發願

星雲大師 |2020.03.22
3201觀看次
字級
世間上的一切,沒有獨立存在的,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依存就是空。圖/蘭原

文/星雲大師

說到「觀自在菩薩」,

我們必須先了解「菩薩」

有人常以為菩薩一定都是神通自在、飛行去來、神通變化的,其實菩薩的意思不是這樣。菩薩在印度話叫作「菩提薩埵」,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一、大道心眾生,二、覺有情。

所謂「大道心眾生」,人人都有分,只要是發大道心者,就可以稱作菩薩;只要是覺悟的有情,就可以稱作菩薩。

過去有一個出家人問惟寬禪師,他說:「禪師,什麼是佛?」

惟寬禪師說:「我不告訴你。」

「為什麼呢?我請示你,你怎麼不告訴我?」

「告訴你,你不會相信的。」

「禪師,你的話我怎敢不相信呢?」

「你問我什麼是佛?你就是佛。」

「我就是?我怎麼不知道我是佛呢?」

「因為你有『我』,所以就不知道了。有我執在,有假我在,那不是真我。」

「有『我』在,不能認識佛,不能認識菩薩。那麼,禪師!你覺得你是佛,你能夠見佛嗎?」

「唉!糟糕,剛才有了一個『我』,就已經不是佛了,現在又加了一個『你』,更不是佛。有『我』、有『你』的分別,就不能見如來。」

「那麼無我無你,我們就是佛了?」

惟寬禪師說:「無我無你,誰是佛?」

有我、有你不是菩薩、佛,那麼無我、無你,誰是菩薩、誰是佛呢?菩薩和佛,在離開你、我,在不執著、無分別的平等性之上。所以「眾生一體」,大家都是菩薩。

有人會想:「那我可了不起了,想不到才來讀個《般若心經》,馬上就成菩薩了。」對的,大家都是菩薩,不過和觀自在菩薩一比,還是差了一大截。

菩薩有五十一個階位,等於大學、中學、小學、幼稚園的學生,都稱作學生;但是幼稚園學生和研究院學生一比,程度卻是差了一大截。同樣的,觀自在菩薩就好比是研究院的研究生,而我們則還是幼稚園的學生,是初學菩薩。

在佛教裡,自稱菩薩的人很多,例如太虛大師有一首詩說:「比丘不是佛未成,但願稱我為菩薩。」你說我太虛是比丘,慚愧不敢當。為什麼?比丘戒,我雖嚴持了,但是並不圓滿,所以我不敢自稱比丘。而說我是佛嗎?更不敢當,我還沒有成佛。那怎麼辦?「但願稱我為菩薩」,我已經發菩薩心,已經發菩提心,我已經是大道心眾生,我已經是覺有情,所以你們可以稱我為菩薩。因此,人們常稱太虛大師為太虛菩薩。在汐止,慈航法師也自稱菩薩,他寫信給人都自稱「慈氏菩薩」,表示直下承擔發心發願。

菩薩不是靜靜地供著給人禮拜的,菩薩是活潑潑地為人間服務,為人間布施歡喜,為人間勤勞工作的行者,所謂「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菩薩像什麼呢?所謂「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菩薩就像天上的一彎明月,哪裡有水,它就在哪裡映現。天上有月亮,河裡面就有月亮;天上有月亮,盆裡面也有月亮;天上有月亮,茶杯裡面也有月亮。月亮是不偏心的,只要水清淨,裡面就能映現出月亮。同樣的,只要我們眾生的心裡清淨,菩薩就會在我們心裡現起。所以,我們要想做菩薩,就要從清淨自性、平等自性,從去除自私的心做起。

講到「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觀自在菩薩之所以自在,因為他有般若智慧,能看清世間上的福祿壽喜、窮通得失。有智慧的人,就是死亡,他也不會哭哭啼啼那麼苦惱,他會很好,我這老朽身體殘障麻煩,死了換一個身體,等於現在汽車的引擎壞了換個引擎,衣服破爛修補一下,這個世間我以為一切都是因緣所成,都是我可以改變它一下,我就自在了,觀自在。

好像讀書,讀到正有趣味的時候,我們會希望「你們不要叫我吃飯」;寫文章,寫到正要緊的時候,就希望「你們不要叫我做別的事情」;事業進行到某一個階段,進入情況的時候會說「我沒有心管別的事」。可以說,我們都進入到某一種境界了。

觀自在菩薩的修行與成就,已經到了「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就表示他已經完成自己,修行完成了。也就是說,他的般若智慧,已經達到「般若波羅蜜多」了。

什麼是「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呢?就是在行持般若最得力的時候;就是由「文字般若」到「觀照般若」,再證入「實相般若」的時候;就是寂照不二的時候。

寂,是不動,如如不動;照,是功用。等於鏡子,它雖沒有分別心,可是朝這裡一擺,人的整個面孔都會在鏡裡現前。就好比天上的月亮,它沒有分別心,所以江、海、河、溪、盆裡,都會有月亮映現出來。

佛陀有一個名號稱為「如來」,「如」是不動,「來」是動,從不動而動,而能教化世間,所以叫作「如來」。我們要想做什麼事情,都必須要由心來運作,倘若緊張、著急,就為外境所動;菩薩度眾生,是如如不動而來遊戲人間、教化人間了。

觀自在菩薩在靜謐的般若智慧裡,能同時運用般若智慧教化世間,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寂照不二的時刻,是一個自在無礙的時候,不同於凡夫,說到度眾生,就感到好麻煩、好障礙,菩薩則能觀自在。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就是「能所雙亡」──沒有我是能度眾生的菩薩,沒有你是我所度的眾生。

佛教有兩個重要名詞,我們要特別注意,就是「能」和「所」。我「能」講經,你們是「所」聽的人;我「能」喝茶,茶為我「所」喝;我「能」穿衣服,衣服為我「所」穿;我「能」吃飯,飯為我「所」吃。「能」是做的主動,「所」是被動。菩薩能所雙亡,把主客的對待關係忘記了,把我、你忘記了,把本體、現象忘記了,所以本體和現象融為一體。

能所雙亡,淨穢不分,能觀察的智慧與所觀察的境界,便融而為一了,就是所謂實相般若現前的時候。這個時候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就是菩薩修行到功行圓滿的時候。

什麼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時候。這兩句話在《般若心經》裡是非常重要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