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科技前景 專家多看好

潘楠慕  |2019.12.29
1233觀看次
字級

網際網路問世迄今已五十年,多數專家認為數位生活將朝正面方向發展;在智慧手機的普及率不斷提高之際,專家認為,唯有擁抱改革,加強合作、資訊安全、基本權利和經濟公平,才能讓生活更美好。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和艾隆大學訪調數百名科技專家,其中七成二認為未來五十年的網路發展將改善人類生活,約兩成三認為會使生活惡化。

報告指出,未來的數位生活核心主題,是「公平合理的前景」,人類必需承擔更多的責任、推出更多有助改善福祉的公共政策。

樂觀的受訪者認為,數位科技的突破,將提高壽命與健康;此外,人工智慧(AI)的進步與普及,將使工作負荷減輕,讓人類獲得更多休閒時間,提升幸福感。數位化還能使每個人獲得量身打造的獨特體驗,讓生活更有樂趣。

許多專家也認為,透過網際網路,可凝結群眾的力量,有機會打破原有的財富與權力結構,讓社會更公平;一旦發展至全球數位化階段,更可能突破距離、語言、時間和文化的鴻溝,促進全球合作。

不過,專家普遍提及的疑慮,是政府和企業的監控與濫用資訊以及網路安全漏洞。他們指出,少數精英階層把持網路,並進行監管與操控,將破壞隱私與社會的信任感。

另外,若數位科技發展走上歧路,可能導致貧富差距擴大、資源分配不均,嚴重影響多數人的教育、健康利益。

環保也是許多專家關切的議題,他們指出,自然世界的前景與數位生活密不可分,在地球環境面臨汙染、暖化傷害之際,必需制定嚴厲規範,運用數位科技遏止環境退化,否則將影響人類五十年後的生存機會。

報告指出,探討數位生活的前景時,不能僅注重短期需求,應該進行長期性的思考;若能掌握科技帶來的機會,朝正向、公平的方向邁進,數位未來仍充滿希望。

數位生活兩面刃 須防3風險

數位科技讓生活產生顛覆性的轉變,但也如同兩面刃;在享受數位化帶來的便利之際,專家也對網路干擾可能破壞生活和友誼提出警示。最新研究顯示,數位成癮可能導致人們自私、消極、不合群,甚至會影響五歲以下幼兒的腦部發育。

專家指出,數位成癮的問題日益嚴重,一些人甚至已經出現行動裝置相關的恐慌症,只要離開手機太遠或長時間沒加以查看,就會焦慮不安。許多人已經養成習慣,無論正在進行什麼活動,都會下意識地隨時檢查最新訊息,導致注意力分散。

這種舉動往往帶來負面影響,例如與人對話時若頻頻查看手機,可能引發對方不滿。另外,執行工作或任務時,頻繁把玩手機很容易使思路受擾,降低工作效率。

美國羅格大學全球商業及管理學副教授柯茲伯格(Terri R. Kurtzberg)長年從事技術和通訊領域的研究,她領導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探索透過螢幕互動與過去使用電話、書信和面對面互動的差別。

研究小組發現,與傳統的互動方式相比,數位化有許多優點,例如同事可遠端合作、親友的聯絡更自由、更快速;此外,數位化使文字互動的模式更豐富,添加了圖片、影音等元素。

然而,透過網路互動時,人們可能較自私(沒有說出實際狀況甚至說謊),更消極(互動程度降低)以及更不合群(未顧及團體,追求個人成就)。

研究還發現,數位科技的干擾也會影響五歲以下兒童的大腦發育。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調查顯示,長期重度使用智慧型電子產品的兒童,大腦皮質層有過早變薄的現象,可能影響其處理感官訊息的能力。

柯茲伯格指出,數位生活的風險主要在三個領域:心理健康、成癮和對周遭事物的冷漠,但這不代表必需完全遠離數位科技,因為這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只要養成合理的使用習慣,就有助在數位化世界的利弊之間取得平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