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南安石佛岩與蝙蝠洞 文/洪少霖 |2019.12.09 語音朗讀 272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九日山石佛岩。圖/洪少霖 妙峰山彌陀佛石像。圖/洪少霖 泛黃的妙峰洞天通道。圖/洪少霖 文/洪少霖 中國大陸福建省南安市有兩座石佛岩,一座位於海絲起點的梁安古港北畔九日山西峰頂。其內供奉阿彌陀佛石造像,為五代末漳泉清源軍節度使陳洪進聘請兩位著名石匠將西峰頂上一塊巨石,雕琢成一尊連同底座高四點五公尺的阿彌陀佛石像,至宋代(西元九六五年)完成。 另一座位於侖蒼鎮妙峰山,供奉彌陀佛石造像。石造像下方兩腳間刻有:「泉州府南安縣歸善鄉長方里板上,信士陳文秀奉,為自身,下降六十七歲,男,併孫,周祈保平安命,相顯,不朽功增,福時淳熙,二年乙末」等字跡。其字體風化已嚴重,如不拓片難以辨清。 據南安市考古部門專家介紹,妙峰山彌陀石佛始建於南宋淳熙二年乙末年(一一七五),整體為岩石鑿刻而成,右手施予願印,是福建省迄今發現的體型最高的彌陀佛石造像。 《南安縣志》載,宋淳熙間(一一七四~一一八九),清溪民子文鑿巨石為彌陀佛,高可達數丈,亦名石佛岩;當地老人介紹,該石佛為清溪(現安溪縣)人得中進士後,還願所建。該尊石佛在上世紀六○年代初被用炸藥炸裂,三十六年後,二○○二年時當地鄉賢陳由興捐款五十萬元重修,現石佛整體高六點三二公尺、頭部長一點五公尺。 在侖蒼的隔壁鎮英都,長年流傳「七岩八院」之說法。據了解,妙峰山舊屬「英內二十七都」,為七岩之一。明代南安進士黃河清、清代英都人曾為翰林院庶吉士洪科捷、明清重臣洪承疇曾為之撰寫詩詞與題刻,黃河清撰:「佛國開奇像,居然壓萬形。身前原一石,幻後憶三生。禹鼎龍還嘯,銅駝跡亦靈,乾坤能不朽,腐骨更惺惺。」 筆者通過採訪得知,石佛岩之上山尖處有明代狀元莊際昌祖墓,其墓碑巨大,但現今已荒廢。關於莊際昌先祖,當地百姓間流傳一個傳說:其先祖為一屠夫,在路旁販賣豬肉時,一位風水先生想要購買其豬腰子。屠夫卻總是不賣,因為他所殺的每一頭豬,其中的豬腰子皆只孝敬其母親。由此,風水師受其感動,才指點屠夫得一好風水,最終使其後輩人才輩出。 現今,在該宋代石佛下,有著一處「妙峰洞天」,其內通道長度約八公尺,其內最大空間約五平方公尺大小。通道內兩旁疊石一部分呈歲月泛黃之色,石壁上有水珠晶瑩密布,偶有滴落。據介紹,其內石洞位處石佛腳下,原有通道可達其上石佛。 妙峰洞天內且有著一幅奇妙景象:洞內一片漆黑,筆者打開手機的手電筒,才勉強得以入內。只見不寬敞的洞穴內,有上百隻蝙蝠棲息其中,部分蝙蝠懸掛在石壁上,部分蝙蝠在筆者周邊不時飛舞,令人不禁心驚膽顫。當地老人說,它們名為「果實狸」,與真正的蝙蝠不完全相同,以山中天然水果為主要食物。 在筆者看來,妙峰洞天也可稱為「蝙蝠洞」;八閩大地廣泛流傳「楊文廣平閩十八洞」的傳說,其中一洞即為蝙蝠洞。古時,閩南蝙蝠洞多,南安康美鎮、霞美鎮等皆有所存在。蝙蝠,閩南語讀作「日婆」。舊時,沒有工業工廠污染,而今水質較差、農藥普遍,因而蝙蝠已大量消失。 妙峰山彌陀石佛,飽含濃烈宋代石佛風格,至今已存在八百四十三年。雖一度被破壞,但修復時對其風貌保留較為完好,實為難得。佛下洞天內蝙蝠如受石佛庇護,得以安然。 在許多沿海發達城鎮正在努力建設工業的同時,當地能保留一片較好的生態環境,真是難得! 前一篇文章 【字詞探源】佛門赤骨律 下一篇文章 【寬鼎畫語】馬到功成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大江南北】泉州奇石:守望歲月、望穿紅塵【撫今追昔】繁華到蒼涼:兩頭石獅的守護【大江南北】 尾嶺橋及周邊傳說【時光隧道】娘子橋與番仔樓【大江南北】紫帽山放心石【大江南北】 百丈坪與百丈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