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以立冬為準,民間習俗以此日進補(補冬),藉以恢復元氣,並可抵禦冬天的寒冷。
/Max
以立冬為準,民間習俗以此日進補(補冬),藉以恢復元氣,並可抵禦冬天的寒冷。
圖/Max
文/但漢蓉 圖/Max
11月8日 【立冬】斗指西北維為立冬,冬者終也,立冬之時,萬物終成,故名立冬也。
以立冬為準,民間習俗以此日進補(補冬),藉以恢復元氣,並可抵禦冬天的寒冷。
農曆十月民間慣稱陽月,又十月序屬小春,故民間稱十月為小陽春。「立冬」未必會感覺到非常寒冷,有時候甚至還會出現幾天的大太陽,冬日的太陽,萬物生長都歸功於它,並因其溫暖如春,所以有「十月小陽春」之稱。
台灣立冬的天氣比較接近深秋,晨昏氣候涼爽舒適,走入農村、遍地稻浪金黃、空氣中瀰漫著稻穀香,是豐收的季節。進入立冬時節,稻田大多已陸續收割完成,「稻成熟,入冬田頭空」,收割好且風乾的稻田最適合焢土窯了,找上大大小小、軟硬適中的土塊建窯,收集一些稻稈和木材放進窯裡燒,火燒得愈旺愈好,等到土塊燒得焦黑、紅燙,從窯頂開一個洞,放入幾只雞蛋、秋收的南瓜、地瓜、芋頭等,把窯打垮並緊密覆蓋好,讓熱氣慢慢燜透食材,待香氣四溢,就可開窯,最質樸天然的營養美味,也是補冬!焢窯,是農村豐收後最愜意的景緻了。
A.湯底食材(2至3人份):
橄欖油3大匙、有機全麥麵粉4至5大匙、豆漿或水800c.c.
自製湯底:
小火熱油,慢慢逐漸加進麵粉,以不起油煙為原則,拌炒成糊狀。拌炒香之後加入豆漿或水拌煮成香濃湯底。
B.配料味覺:
金黃油2大匙、洋蔥(蘋果)1/2顆、咖哩粉1茶匙
C.配料食材:
枸杞1大匙、適量的松子、腰果、南瓜丁、紅蘿蔔丁、馬鈴薯丁、杏鮑菇絲
D.天然調味:
咖哩粉、薑黃粉、黑胡椒粉、天然鹽
作 法
❶備好冷鍋、冷油,放入洋蔥丁拌均勻,加蓋之後不拌炒,鍋中可加入少許熱水,不易燒焦,開文火慢煮,直到看見煙及有香味再開鍋蓋,翻拌一會。
❷放入咖哩粉,微炒即可。
❸放入C食材及淹過食材的水,加蓋煮滾。
❹加入A湯底及D調味即完成。
暖胃薑黃豆漿 營養豐富、好吸收
食 材
豆漿250c.c.、鮮奶100c.c.、紅棗3至5粒、新鮮薑黃絲少許、椰子油1茶匙、肉桂粉1/4茶匙、冰糖2大匙(不建議使用黑糖)
作法A 將所有食材用電鍋蒸過,或放入厚底鍋中煮一下,即可飲用。
作法B 將食材後5項攪拌均勻後,用熱水沖泡成紅色,最後再調入豆漿與鮮奶 ,即可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