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彥佑
「不確定,讓我們更期待,更努力。」這是一次聆聽講座時,一位講者的分享。乍聽之下,平凡語彙沒什麼亮點,然而仔細咀嚼,卻別有一番道理。
事實上,那句話可從行為心理學奠基者斯金納的研究中得到印證。我試著以一些生活事物為例,發現確實如此。
例如,我們喜歡看球賽,是因為永遠無法確定哪一隊會是贏家,所以我們「期待」看下去,而球員們也會更「努力」地拚博。話又說回來,倘若這一場球賽「確定」某隊會獲勝,那麼,你還會期待嗎?球員還會努力嗎?
這也讓我不禁想起了另一個例子:臉書。
為什麼我們常去逛臉書、追蹤自己或別人的發文?因為那具有一種「不確定性」。
你不確定哪些人會來按讚、留言、分享,而且不確定留言的內容是給你加油打氣,還是謾罵嘲諷,因此,你會更期待去看臉書。而一旦這個「期待感」能滿足你的話,你便會更「努力」地去逛臉書、發文,形成一種循環。
再從另一層角度來看,因為不確定性會讓我們產生「好奇心」。
就像你會很好奇,到底哪一隊會贏得勝利?哪一個人會來按讚留言?又或是,好奇孩子們到底喜不喜歡我們煮的飯菜、能不能接受我們的管教方式、願不願意與我們分享生活樂事?或者,顧客喜不喜歡我們的餐點、粉絲喜不喜歡歌手的歌、讀者是否會對新書買單?
同時,也因為不確定帶來的好奇與期待,讓我們更加努力。
因為不知道顧客愛不愛我們的餐點,所以要更努力把它料理好:因為不知道明天的考試會不會很難,所以要更努力溫習功課;因為不知道明天會不會下雨,所以更認真去思考雨天備案;甚至,因為不確定自己買的樂透彩是否會中獎,所以竭其心力地求神問卜。
「不確定」充滿了魅力,因為它擁有無限的可能與想像。
從現在開始,你可以試著數算看看,這一天共經歷了幾個「不確定」,然後,試著用充滿期待的好奇心,努力地去迎接、去探索那擁有無限可能的未知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