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鳥
兒子書桌旁邊有個紙箱,裡面散亂地擺放不少卡片、紙條、包裝袋什麼的,每次叫他清,他的說詞一律是:「不行,這是我的寶貝。」不禁讓我想起一些陳年舊事。
當我還是個初踏入社會的小夥子時,除了喜歡看書,也喜歡做些現代人稱之為「文青」的事,比方說,用橡皮擦刻了個「何不舍去」的藏書章。
那幾年,不管買什麼書,總是自以為瀟灑地蓋上這其實刻得歪歪扭扭的章,宣示主權。注意到的朋友總免不了誇聲:「真灑脫!」唯獨有個大姐姐,還書時拍拍我的肩,說了句:「小心多情總被無情傷。」
是啊,歲月悠悠數十載,當時心緒的震顫依然清晰,「何不舍去」,其實刻的就是「不舍」啊!不是不懂有捨才有得,只是,不捨就因為我的心已經被感動填滿了嘛!
年逾半百,這牽牽絆絆的個性依然沒多少長進,許多細細瑣瑣的事與物還是拋不了。說的是兒子,轉個身看看自己的雜物,又怎會比他們利索。
由於自己從小到大搬過無數次家,好多好多的回憶和紀念品都沒得保留,我是多麼羨慕那些能夠在閣樓上的破舊箱子裡挖出古老記憶的人們呀!因此,對孩子們收藏成長痕跡的舉動,其實我是很寬容的。我很希望在他們年紀大了以後,有好多好多舊物可以取出來摩挲,有好多好多塵封的往事可以追憶,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可以跟別人說。
但是,書房還是得整理呀,總不能以紀念為由,盡收留著垃圾啊!於是,我想出了一個主意:「兒子們,下個休假日我們全家要來個大清倉,每個人至少要整理出一大袋的廢棄物。不過,只要你能說服對方丟掉一件物品,就可以多保留一件自己的寶貝。要不要試試呀?」
看著他們有些不甘心,有點無奈,又帶著一絲躍躍欲試的興奮,希望這也能成為他們成長記憶的一部分。畢竟,我想讓孩子知道的是,我到現在都還貫徹不了的:可以有情,但不需執著。
多情也許太苦,但無情的話,人生又有什麼滋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