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裡有一首詩》圖/米奇巴克提供
今晚的共讀時光,兒子從書架上拿起繪本《公園裡有一首詩》對我說:「我很喜歡這本。因為這個故事『很好聽』。」繪圖/米夏.亞齊 圖/米奇巴克提供
文/張心怡
今晚的共讀時光,兒子從書架上拿起繪本《公園裡有一首詩》對我說:「我很喜歡這本。因為這個故事『很好聽』。」咦?我很好奇:為什麼單純透過主角小男孩向公園裡的動物朋友提問:「詩是什麼呢?」竟然會讓兒子特別聚焦在一本繪本的「聽覺」?兒子後來告訴我:「我喜歡動物們的回答,而且最後竟然變成一首詩,念起來好好聽喔!」
孩子的分享激起我決定睡前再次翻開此書,細細體會。創作者米夏.亞齊(Micha Archer)採取油畫加上拼貼的複合媒材構圖,以飽滿扎實的色彩呈現出讓人彷彿走進「自然藝廊」的畫面。在時而大廣角的全公園自然景貌,時而局部看見動物生活視角的視野之中,我進入了小男孩與他的動物朋友對話的世界。
我最愛的是松鼠告訴小男孩:「當枯葉喀啦喀啦作響,那就是詩。」你以為枯葉只是靜止不動,但它其實充滿活力,能隨風舞動。還有,蟋蟀說:「在一天要結束的時候,對著黃昏歌唱,這就是詩。」一經牠的提醒,我發現「詩,不只是安靜的文字,也是首美妙的歌曲,像流動的旋律迴盪於世界的詩歌。」最後,小男孩把動物們的每句回答串成一首詩,創作者悄悄地以剪影方式讓動物們躲在畫面裡,一起偷聽著小男孩在公園裡大聲朗讀這首詩給眾人聽,你得仔細找尋才會發現創作者的用心,這畫面真是好美。
每隻動物給的答案都是從牠們自身的角度表達對世界的觀察,搭配創作者巧妙融合的視角,讓整本書讀起來充滿韻味,深刻感受到美和生命活力。我覺得這本《公園裡有一首詩》表達著「詩是世界,是每個生命與世界互動的感受」,小男孩和動物們都是世界裡的一分子,詩就是他們生活裡的日常,體現了他們對這美麗世界的感受。當我們向生命提問,就能啟發我們探索圍繞在自己身邊的一切,細細感受被世界所包圍的美。反覆讀著,真的好美好美,這首詩和每幅畫面就這麼住進心裡,有種愉悅自心頭綻開。我問自己:「詩是什麼呢?」心中馬上浮現:「和孩子一起聊天、任性大笑,那就是詩。」你呢?「你覺得詩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