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發現生命的積極意義 文/蔡正雄 |2018.12.30 語音朗讀 485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曾經擔任國小教師的荷蘭童書作家皮姆.凡赫斯特(Pimm van Hest)對於心理學頗有研究,因此在童書創作上,喜歡處理根本與敏感的主題。繪圖/麗莎.布蘭登伯格 圖/大穎文化提供曾經擔任國小教師的荷蘭童書作家皮姆.凡赫斯特(Pimm van Hest)對於心理學頗有研究,因此在童書創作上,喜歡處理根本與敏感的主題。繪圖/麗莎.布蘭登伯格 圖/大穎文化提供《也許死亡就像變成一隻蝴蝶》 圖/大穎文化提供 繪圖/麗莎.布蘭登伯格 圖/大穎文化提供 文/蔡正雄 曾經擔任國小教師的荷蘭童書作家皮姆.凡赫斯特(Pimm van Hest)對於心理學頗有研究,因此在童書創作上,喜歡處理根本與敏感的主題。他與繪者麗莎.布蘭登伯格(Lisa Brandenburg)合作《也許死亡就像變成一隻蝴蝶》,透過一對祖孫的對話,搭配溫暖的圖畫,探討死亡的議題。 蝴蝶是完全變態的昆蟲,經過卵、幼蟲和蛹後,才能蛻變成美麗的成蟲。這是一個一連串的過程,若非第一個消失,或者說「死亡」,豈能進入下一個,又哪能成為光彩奪目的蝴蝶!再打個比方,猶如麥子一粒,若不落地裡死了,還是一粒麥子;若是死了,才能結出許多麥穗來。 依此來看,攸關生命的事不在於生和死,而在於過程中是否具有意義?最後能不能成為蝴蝶,或者結出麥穗來? 在《也許死亡就像變成一隻蝴蝶》裡,克里斯欽問爺爺可不可以養毛毛蟲,爺孫倆因而說起了生死的大事……沒有人不會死,不論大人或小孩;還有,往生以後會怎樣?去哪裡?但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沒有人知道自己何時離開人世! 從死亡中覺察 正是因為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行將就木?即便已經重病在床了也一樣,卻往往能因此產生積極的力量,像是克里斯欽說的:「這樣我就可以趕在死掉以前,做很多美好的事。」 肯定的,美好的事,人人都有,有大到渴望貢獻人類社會的,也有平凡到僅僅想聽到一首歌的,或者期待見到一個人的……而克里斯欽的則是:全家一起去海邊玩、跟你一起搭飛機、選一隻小狗來養。無論是什麼,都必定能點燃生命之火,升起活下去的勇氣,就算只有幾分鐘,都將使得死前的生命變得有意義。 存在主義學者這麼認為:「增加對死亡的察覺,能夠增進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泉源,『生』和『死』並非對立的兩端,反而是互相依賴的。」 就好比得道僧人一樣,知道自己將不久人世,便趕緊召喚弟子到跟前來,對修行之事耳提面命一番,以完成其臨終大願;對眾弟子來說,卻可以把握僅剩的時間跟師父相處,更能聆聽他的提醒和智慧呢!反觀一般的我們,或許無法覺察到死亡,但是可以在還有一口氣時積極的做一些無愧的事。 死亡是必然的 既然死亡是一件必然的事,那麼就無從逃避起,擔心的只是死後會如何?偏偏無人可以針對這檔事給予答案!於是,讓人好奇的事就剩: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了? 是啊,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這倒是一件可以想像的事! 「我想我會到一個地方,那裡會下著巧克力雨。」克里斯欽的爺爺這麼說,他聽了哈哈大笑,想像著自己正把頭探進那個空間,看到自己和爺爺踩在一片巧克力大地上玩耍,連天空也是巧克力,還下起巧克力雨呢! 無庸置疑的,每一個人的想像力不同,天馬行空是肯定的,但是,這樣的說法鐵定可以減去不少人們對死亡的擔心和恐懼。 倒是有一個死後的世界不得不在意,那就是生者的記憶,尤其是親朋好友的。究竟要留給人家什麼樣的記憶呢?親手煮的一碗美味蔬菜湯、逗得人家大笑的一則笑話、令人難忘的一趟旅行……當然也有可能是一件遺憾的事,這一些可就不是想像的了!那麼,究竟要留給人家什麼記憶?倒是可以努力的!誠如這一繪本上說的:那些事情在死掉以後都還存在。所以,不得不謹慎! 也許死亡就像變成一隻蝴蝶,當中歷經一段蛻變,我們的生命也一樣,終了也希望如一隻蝴蝶般的美麗,不一定要以照片呈現,卻能永留在大家的記憶裡! 前一篇文章 【愛書人手札】繪本版的台灣樹王 下一篇文章 天地萬物就是一首詩 熱門新聞 01【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2【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03【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6【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2025.06.2807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8新義工發心服務 佛光緣美術館授證 2025.06.28095月為佛教傳統文化月 加拿大密市宣布2025.06.2810新北市府宗教諮詢委員 金光明寺獲聘2025.06.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頁微光】《寫下你的關鍵詞》選對關鍵字 重新定位人生【圖文閱讀】《不一樣也沒關係》以不同視角看待天賦【書市隨筆】《走讀自然.花言樹語》關注人文與自然的連結【瀾光筆記】《歡迎來到電影小吃店》一個念頭 頹廢人生飛揚起【書頁微光】《長女病》 照護長輩 大家一起承擔【閱來悅愛】《啾啾的媽媽》 沒有血緣仍是一家人 作者其他文章【親子共讀】 由外而內 激發成就需求《髒兮兮國王》【親子共讀】 我的樹 也是大家的樹《這是我的樹》【親子共讀】 用自由意識拆除心牆《微光小鎮,圍牆不見了》【親子共讀】繪本如鏡 去除刻板印象《艾瑞養了一匹馬,才怪!》【親子共讀】是我自己的決定!《我才不要剪頭髮》【親子共讀】在黑暗中點出光亮《禁止黑暗的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