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宏在「黃背心運動」進行了一個月後,態度終於放軟,正面回應訴求,包括取消調漲燃料稅、將基本工資提高一百歐元(約合台幣三千五百元)、取消對退休薪俸課稅、加班費不課稅等。
馬克宏做出這些回應後,十五日再次走上街頭抗議的人數大約有六萬六千人,較前個周末少了一半。這場持續超過一個月的政治危機初見緩和,但馬克宏的高人氣已經回不去了。
法國公共輿論研究所(Ifop)最新民調顯示,目前馬克宏的支持度只剩百分之二十三,對其執政「非常不滿意」的有百分之四十五。今年初,馬克宏的支持度還高達百分之五十,之後一路滑落。
二○一七年五月,以「溫和改革派」為號召的馬克宏,順利當選法國總統,當時三十九歲的他,同時創下了法國有史以來最年輕及非主流政黨總統的兩大紀錄,但上任後卻一再令選民失望,因他的政策明顯偏向富人。
如他一上任便取消了富人的遺產稅,造成國庫至少損失三億歐元(約新台幣一百零六億元)。為了彌補削減富人稅造成的赤字,竟然動起了退休者的腦筋,還打算在二○一九年調漲燃料稅,結果引爆民怨,以駕駛、運輸業者為主體的抗議群眾身著黃色背心走上街頭。法國從二○○八年開始,規定每位汽車駕駛都要在車上準備三角錐及反光背心,作為車輛拋錨時的警戒之用。因此每位法國駕駛都會在車上準備高反光的背心,其中又以黃色最為常見。黃背心就成了抗議群眾最方便的識別物。
黃背心運動十一月開始時,馬克宏不以為意,他神隱多日,以為一陣子之後風頭就會過去。不料黃背心運動像滾雪球般持續擴大,巴黎發生自一九六八年以來最嚴重的動亂,到處是燃燒的路障,凱旋門四周彌漫著催淚瓦斯;為了壓制示威群眾,政府竟然出動了十二輛裝甲車,這是五十年來首見,近六百人遭到逮捕。示威群眾甚至走上高速公路,造成國道交通一片混亂。而馬克宏所到之處均進行管制,不讓群眾接近。
示威者的訴求更從單純的政策轉為直接要求馬克宏下台,許多法國民眾認為馬克宏根本是個不知間疾苦的富裕精英,跟廣大人民距離遙遠。簡言之,他太不接地氣了。
面對民意反彈,馬克宏回應說,改革是打破習慣,人們當然不見得會高興。這種說法更讓人們反感,覺得他既高傲又沒同理心,各地抗議民眾不斷增加;人民責怪馬克宏一意孤行,推動重大改革時,不跟大眾協商,只聽少數幕僚。
法國的此情此景,令人想到上任以來的蔡英文。民進黨政府在這次號稱「期中考」的九合一大選中遭遇重大挫敗,就是因為執政以來一路打著改革的旗號,從轉型正義到削減軍公教年金等,恣意妄為,傷害了許多人的權益,讓社會浮動不安。
蔡政府一直以為不滿的群眾只是所謂的反年改團體,就像馬克宏認為黃背心運動只是少數司機、運輸業駕駛,其實這個運動一度得到七成以上的民意支持,蔡英文也不知道他的種種施政作為,最後會讓「討厭民進黨」成為台灣的最大黨。
民主時代,民意如流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執政者必須謙卑行事、時時掌握民意的脈動,否則即使是政治明星一樣會遭到民意的反撲。馬克宏與蔡英文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