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已結束,縣市首長換人執政,各級民意代表也有多位換人做做看。
此次九合一選舉被視為是執政黨的期中考試,其結果在一開票後就已知民意向背。執政黨仍有一年多的執政期間,千萬不可以因選舉結果的好壞來左右未來政策的執行。
蔡英文總統在此次選舉期間到各縣市候選人的造勢場合開了很多政治支票,表示其支持的候選人當選後就會實現這些政治承諾。中央政府對於地方縣市的建設不該因人異,只要是有利於民眾、能促進地方建設的,就該去做。其所支持的候選人當選了就一定要去兌現;即使不是其支持的對象當選,更應該要去執行,這才能顯現一個中央執政者的氣度和政治風範。
至於新任的地方首長和民意代表,要放下選舉期間的恩恩怨怨,重新盤點自己政見該如何落實。特別是縣市首長,不可因選舉期間有不同立場的支持者,在當選後就進行秋後清算。
民主政治原本就會有不同政治立場的選民結構,也會有不同政治利益團體支持特定候選人,選前自然顯得激情十足,各種情緒表達都會隨著選情發展有高有低。在開票結束後,一切確定,無論何人當選,只要不違法執行職權,未來四年就是他的任期,人民只能等四年後依其表現重新選擇。
合法當選者,這未來四年就是其個人政治舞台,若能夠在任期一開始就戰戰兢兢,不要去想過去選舉期間有誰幫過自己,有誰幫對手,化解恩怨情仇,把握住每一天為民服務的機會,努力執行自己福國利民的政策,才不負選民所託。
台灣的選舉太習慣於意識形態,選前如此、選後亦是如此;選民如此、參選人亦是如此。放不下就是放不下,落選者不服氣,當選者想出氣,一來一往,永無止息,四年後又再來一次,政治空轉和耗損就在選舉恩怨情仇之間。
民主選舉只是民意的表達,是以自己的品格經歷和政治態度與政見供民眾投票選擇,它不是一場生死戰;雖是不同立場與不同政黨的代表,但並非要戰到你死我活,做殊死戰般敵我分明。
大家共同生活在這裡,可能是同一縣市同一村里,街坊鄰居在非選舉期間互動良好,卻往往一場選舉激情下來,相互看不順眼,稍一不慎,動了肝火結下梁子就此老死不相往來。
選舉是一時的,朋友是永遠的,只要能放下,就可以當一輩子的朋友,何須過於在乎誰當選或誰不當選,即使不滿意誰當選或不滿意當時沒有支持誰,這也是民主過程與結果,四年後自可以再投票表決一次。
因選舉所帶來的紛紛擾擾讓台灣無法向前行,就是過於糾結於意識形態的對立,也放不下選舉恩怨情仇。開票結束後,重建一個新的政治環境生態,但要真正放下以往成見,才能夠掌握未來,讓台灣得以超越過去,勇往直前,創造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