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近日發布十月外銷接單金額近四百九十億美元,為史上新高,年增率為百分之五點一。累計今年前十月外銷接單達四千二百零七億美元,是歷年同期新高,年增率達百分之六點三,估計今年全年接單可望超越五千億美元。
亮麗的數字背後卻藏有隱憂,雖然第四季為我國產業傳統外銷接單的旺季,但受到美中貿易衝突不斷升溫的影響,經濟部預測,十一月接單金額將比十月略減,年增率很有可能轉成為負成長。從外銷訂單受查廠商對十一月接單的看法,無論是以家數或接單金額計算的動向指數,都低於五十,代表出口業者預期十一月的訂單金額將下滑。
外銷訂單向來為景氣領先指標,從經濟部的統計資料和預測中可以判斷,今年接單高峰最好的日子已經過去。美中貿易摩擦及保護主義氛圍瀰漫,已對我出口訂單產生負面效應;加上基期已高等因素,後續的數據將相對偏低,如貿易戰短期內沒有止歇跡象,則外銷訂單的衰退有可能成為經濟變盤的前奏,從而影響明年的經濟成長。
十月外銷訂單為史上單月新高,主要原因為國際品牌的中高階手機等行動裝置及穿戴裝置多項新品上市,及雲端伺服器需求增加,而帶動組裝代工及相關供應鏈訂單增加。致使十月份最大的資訊通信產品接單近一百六十四億美元,占三分之一,為單月新高,但年增率只有百分之三,顯示這些國際品牌的中高階手機剛上市,所帶來的衝勁有限,是很大的隱憂。
電子產品接單也有一百二十四億美元,年增率尚有百分之六點四,雖是行動裝置新品上市及新興科技應用擴增晶片訂單所致,但虛擬貨幣的挖礦熱潮不斷降溫及記憶體價格走跌而抵銷了部分增幅。如果虛擬貨幣價格繼續崩跌,勢必又進一步打擊挖礦熱潮,衝擊恐是愈來愈大。
傳統產業部分,雖然塑橡膠製品、化學品、機械、光學器材等年增率也維持正成長,但大部分是因有些國家課徵關稅及反傾銷稅影響,促使廠商提前下單,市場已經保守觀望,增幅趨緩,後市不容樂觀。
今年十月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超過百分之五十六,相較前十月我外銷訂單平均海外生產比為百分之五十一,以及資訊通信海外生產比已經逼近百分之九十五,電機產品海外生產比百分之七十六等,顯示中國大陸仍為我海外最大生產基地,儘管美中貿易衝突不斷升溫,但是我訂單在中國大陸生產的比重仍高,可見台商生產基地轉移效果並不明顯。
由此可見,我國的資通電子產業,過去太依賴「一個蘋果」,其實充滿了風險。今年蘋果推出的三款新手機銷售成績並不亮眼,從近期砍單及下修銷售量的消息不斷,造成美國相關概念股跌跌不休,美中貿易戰又讓新手機在中國大陸市場上銷售不佳,直接拖累我相關產業供應鏈的表現,即使轉移生產基地回到台灣也不是辦法。何況政府在改善投資環境方面,包括在環評、缺電、缺人才、缺工等方面,仍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
建議我國出口產業及相關供應鏈,不要將目標市場集中美國或中國大陸地區,也不要押寶在單一廠商或產品,而應儘早分散市場和產品、營運領域。政府應全力拚經濟,拿出效率和魄力改善投資環境,始能因應貿易衝突下的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