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復提供
文/陳復
其實,吳承恩確實是個心學中人,他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考不上科舉,長期受壓抑,無法翻身施展平生抱負,對社會極度失望和憤懣,他會接受陽明的心學,並接納陽明弟子王艮主張「百姓日用即是道」的泰州學派觀點,正來自對既有的儒家教條不滿,但渴望儒家最終能融合佛道二教,真正發揮救世度人的能量,故特別強調自由與平等,抨擊社會的醜惡現象來抒發感懷,從這個角度來觀察,不難發現《西遊記》這本書無疑是部反映心學的文學鉅著。
但,陽明兄此刻可沒有閒情逸致跟著我們研究《西遊記》這本書到底有沒有受到他思想的影響,因為他懷著滿腹惆悵要離京上路了。他的知己湛若水來送行並相贈兩首詩,其一:「皇天常無私,日月常盈虧。聖人常無為,萬物常往來。何名為無為,自然無安排。勿忘與勿助,此中有天機。」其二:「天地我一體,宇宙本同家。與君心已通,別離何怨嗟。浮雲去不停,遊子路轉賒。願言崇明德,浩浩同無涯。」這些語言裡都充滿著玄機,洋溢著對生命某種後設觀察。
前一首詩,元明告訴陽明說,你此番淪落荒野自有天機,因為上天無私,日月盈虧不斷,保持自然來面對,最終誰知道「失」不會是「得」呢?第二首詩,元明寬慰陽明說,宇宙本來就只有一個,我們心意相通就無所謂別離,畢竟大家共同置身在相同的天涯裡,應該開懷看待浮雲的來去。
陽明在離開北京前,回贈包括湛若水在內的知己八首詩,其中兩首跟「美人」有關,第七首:「憶與美人別,贈我青琅函。受之不敢發,焚香始開緘;諷誦意彌遠,期我濂洛間。道遠恐莫致,庶幾終不慚。」第八首:「憶與美人別,惠我雲錦裳。錦裳不足貴,遺我冰雪腸。寸腸亦何遺?誓言終不渝。珍重美人意,深秋以為期。」
這兩首詩寫得很華麗,有人說這「美人」是陽明在妻子諸氏之外的女人,如果我們讀過屈原《九章.思美人》這首楚辭,就會發現我們若能體會屈原被放逐時的心情,就不難理解陽明寫這兩首詩的心境:「思美人兮,攬涕而佇眙。媒絕路阻兮,言不可結而詒。蹇蹇之煩冤兮,陷滯而不發。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沈菀而莫達。」
意思是說:懷念我鍾愛的美人,我的眼淚擦乾,凝望遠方的路,這條路如此崎嶇難行,我有話卻說不出口。我一片至誠卻含冤莫白,進退兩難而毫無出路,只希望能抒發濃郁的情感,志向如此深沈,卻無法獲得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