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一凡
現代生活緊張繁忙,上班族面對業績、學生面對成績,永遠都會被別人立下不可企及的目標,我們不斷追趕,卻又彷彿離的愈來愈遠。
更甚的是,我們的壓力除了來自於工作或課業,有更多的情形是被人際關係壓垮,導致憂鬱的傾向,但大多症狀輕微,可能他人或自己僅是覺得身體不適、情緒欠佳,不太會聯想至心理疾病,實則有可能是得到「精神官能症」。
精神官能症在廣泛的意義上可以指任何引起沮喪的精神失衡,屬於功能性心理障礙的一類,患者會感到心理、生理上承受痛苦,但不會有妄想、幻覺或幻聽的病徵,其言行也如正常人一般,能夠社交、工作與思考。
這種疾病最明顯地病徵就是「焦慮」,可能會出現歇斯底里的樣態,甚至引發強迫症、恐懼症、人格違常。綜觀整體情形,或者能解釋為患者難以適應所處環境,卻也沒能力改變生活形態,無法找到一個能認同自己的點。
其實這樣的人就是典型地「為別人而活」,以現在這樣的社會來說,似乎有點不值,還不如化為大愛或隱居山林,心胸自此奔放自我、快樂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