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考驗選民的新花招

 |2018.08.29
1730觀看次
字級

地方公職選舉各縣市選委會已在受理候選人登記;這次選舉的職類多、當選人多、候選人更多。有志於直轄市長、縣市長、鄉鎮市長及各級議員、代表的參選人,早已深入鄰里拜訪。有的縣市大辦活動,吸納人氣;有的大方散財,藉補發兩年前的敬老津貼聚攏人心。政黨間放話挑撥、離間對手,執政者用話術掩飾失政。

面對各方資訊,網路快訊未必真實,民調數據也難盡信,選民如何選賢與能,考驗明顯更多了。

台灣實施地方自治逾六十年,政黨與民間已累積豐富的選舉經驗,對於網路時代的各種詐術、造謠抹黑、綁樁賄選等早耳熟能詳,知所因應。但隨著科技進步,網路時代可操控選舉的工具變多,速度更快,候選人攻防節奏須跟上鍵盤手的彈指神功,選民看得目眩神搖、難辨真偽。

民意調查本是用數據解讀民意的科學,今年選舉,有人向市長參選人兜售真假兩套民調;真民調用於內參,幫助當事人找出自己需要補強的弱項,不對外發表。假民調則公之於眾,旨在做低對手,拉高出資者身價,哄抬聲勢。某選連任的市長用公費做滿意度調查,可以得出七成五高分;就像辦活動計算入場人次,不停按碼錶就能得到想要的數據。這樣的「科學產品」有人相信嗎?

講究品牌信譽的媒體會過濾五花八門的民調,或只選刊自家委製的民調;可是有執政優勢的候選人,操控媒體的手段也已升級。有市長藉審查費率權,與依據有線廣播電視法的裁罰權,迫使地方有線電視台業者就範;甚至干涉地方記者公會改組,為屬意人選助勢,迫特定人選退出理事長選舉。

其他如藉招標案預算牽制報導內容的事更所在多有,對付少數不肯就範的記者,則用已讀不回抵制,不提供資料,不回答提問,再向媒體高層指控記者未查證就報導。

今年選舉,候選人跨選區造勢活動明顯比往年多。台北的柯文哲、羅智強、新北的侯友宜、蘇貞昌、台中的林佳龍、新竹的林智堅、謝文進等,都與不同選區的候選人合體,互相拉抬聲勢。也有南部參選人到台北辦記者會,就有評論指出,是因為台北的媒體工作者多,可操控性低,上台北才有曝光機會。

民調數據有假,媒體訊息偏頗;那麼可通過候選人發表的政見決定嗎?很遺憾,不論是否有名人說過政見、競選支票不一定要兌現的話,選民根據過往經驗,對候選人所開支票的信任度本就很低。舉最近南台灣下暴雨為例,嘉義、台南、高雄大面積淹水,有的民宅泡水三、四天不退;人們想起四年前台南賴市長選連任時說過,淹三十年的痛苦,他花三年解決了。這次洪水再淹台南,前言破功,已升任行政院長的他卻說:「這麼大雨,哪個城市不會淹?」

位高權重者如此遇選舉說大話,選後未兌現,又用話術歸責於天;看在災民眼裡,豈非用於防堵批評的心思比用於檢討防洪效果的心思還多嗎?這樣的選舉大話,叫選民如何相信候選人所提的政見呢?

今年選舉,新竹市曾鬧出國中參考書疑似遭置入參選人政績的爭議。面對如此大環境,建議選民多了解參選人言行、品操,多比較不同來源的訊息以識別真偽;像撥開雲霧探見明月般,選出可信賴的候選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