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極端氣候發生頻率升高,氣候異象頻仍,造成民眾死傷、重創農業、影響經濟成長。
日前八二三豪雨使南台灣一片水鄉澤國,極端氣候影響下,圍堵式水泥治水已經破功,必須走向海綿城市與水共存。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和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日昨發表聯合報告指出,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破壞向東吹送的高空氣流,造成北美、歐洲、亞洲部分地區出現「極端中的極端氣候」,出現高溫、乾旱、野火、洪水等災害。
近期從美國加州到歐洲希臘都發生野火肆虐,北極圈內出現攝氏三十度以上高溫,北極溫度上升較全球平均高出一倍以上,都是嚴重的警訊。芬蘭、瑞典、德、法等國核電廠則因熱浪來襲,海水溫度上升,導致核電廠降載或停機。
日本埼玉縣七月二十三日出現攝氏四十一點一度高溫,打破日本觀測史紀錄,有二萬多人中暑送醫,逾百人死亡。北海道八月十七日破天荒降下八月雪,為當地有觀測紀錄以來最早的紀錄。
日本關西高知縣馬路村七月在三天內降下一千八百多毫米雨量,造成二百人死亡,數千人需要安置。
這次熱帶低氣壓帶來強降雨,雨量集中台南、嘉義等地,兩天近一千毫米,嘉義東石鄉掌潭村全泡在水裡,雲林東勢嘉隆村居民準備三百桌供品在水上普度,形成奇觀。氣象局指出,這次南台灣六個地區二十四小時雨量超過二百年頻率,如果與日本關西相比,南台灣在六小時、二十四小時降雨量都超過日本,顯示台灣受極端氣候威脅更大。
這次暴雨成災,藍綠陣營針鋒相對,互相指責,大打口水戰。蔡總統、行政院長賴清德前往南部勘災,民眾抱怨連連,賴揆向災民道歉,呼籲藍綠停止攻擊,責任由他一肩扛起。然而,面對極端氣候的威脅,政治人物應更謙卑,藍綠的口水戰解決不了問題。
從北極融冰、歐洲野火到日本與台灣洪災,極端氣候愈來愈嚴重,引發的災難也難以預期,這麼大災難來臨,不論那個政黨或那個縣市恐怕都無法獨力因應。
面對愈來愈極端的氣候,必須揚棄傳統圍堵式水泥治水,改採海綿城市與水共存。這些新的治水理念與措施,在歐洲荷蘭已行之有年,成效甚好,台灣要學習這些新措施與作法,平時就要做好準備並且廣為宣導,讓民眾了解。
人為排放溫室氣體持續增加,加速了暖化效應,影響全球氣候變遷,使得極端氣候加劇,在各地造成巨大的災難。
追溯源頭,其實是人為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不僅破壞環境、造成汙染,更加速排放溫室氣體,而石化產業不僅把汙染留給社會大眾承受,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加速暖化效應,使極端氣候加劇,這次南台灣水患,民眾成為最大的犧牲者。
極端氣候可能成為新常態,政府一方面要用新觀念治水,另方面也要追溯源頭,管制那些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必須多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