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批准對「進口大型家用洗衣機」和「進口太陽能產品」徵收防衛性關稅。其中,太陽能產品的防衛性關稅稅率高達百分之三十,估計台灣至少有十四家太陽能業者受到衝擊。
這是「美國優先政策」開出第一槍的防衛性關稅措施,除了對進口太陽能面板、電池、模組課高關稅之外,洗衣機的防衛性關稅最高甚至可達百分之五十。對此,大陸已提出強烈不滿,表示將會跟其他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一起提出申訴。
遭到川普點名批判的三星、LG等廠商的南韓政府,也對美國強力抗議,表示將會積極捍衛國家利益;墨西哥政府更表示,將會對美國的貿易措施「採取一切可以運用的法律手段」加以因應。
同樣將會因為川普依據美國貿易法「二○一條款」簽署貿易防衛措施,而蒙受巨大損失的台灣,政府既不打算提出抗議,也因兩岸目前關係低迷,恐怕選擇不加入由大陸領銜的申訴團,僅微弱地表示,我方希望能有公平貿易的機會,其實每個WTO的會員都有權力可以使用防衛措施;話中頗多無奈。
台灣是全球太陽能電池的第二大供應國,也是美國主要的進口來源,台灣太陽能電池占美國進口量的百分之四十五點七,一旦美國課徵防衛性關稅,當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政府表示,為達成二○二五綠能目標,太陽能設備的內需市場可望增加,期望業者可以規畫產能「出口轉內銷」,再加上投入新南向,應可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對可能因為高關稅影響美國市場的台灣太陽能業者來說,二○二五綠能投資的利多,可能緩不濟急;在增加對新南向國家輸出方面,世界第五大光電市場印度,同樣也祭出了貿易保護措施。印度才在去年底公告,將就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及模組展開防衛性調查,針對有傾銷現象的國家做貿易處分,估計將對台灣約五十八億元的光電產品貿易造成影響。
菲律賓政府對太陽光電頗為支持,因此,我政府鼓勵台商前往耕耘。不過,菲國限制外國人對天然資源的投資比率不能超過百分之五十,因此台商投資時往往需要登記在當地人頭的名下,況且菲國管制資金匯出,因而會讓投資有比較高的風險。
美國的這項措施將會對全球產業供需形成干擾;國內業者甚至直言,美國對洗衣機、太陽能面板等的防衛性關稅,恐怕只是一連串措施的開始,業者擔心接下來美國會依二三二條款,就進口鋁和特定鋼鐵產品,及對智慧財產權啟動三○一條款調查,逐步採取關稅、配額等貿易制裁措施。
台灣的產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波及,政府必須準備好因應策略,不能只是被動的向業者喊話,要求他們不要外移到美方沒有實施防衛性關稅的地方生產。在全球化之下,業者考量自身利益極大化,當然會選擇最有利的投資布局,政治干預所能發揮的效果有限。
對川普這次簽署防衛性關稅,各相關國家都已表達了明確且強烈的反對態度,提出相應策略,我政府實過於消極,不但可能會讓台商面臨比其他國家業者更為強大的挑戰,不利台灣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布局;國際經貿戰是非常嚴峻嚴酷的,現在不是示弱的時候,請積極因應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