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年底,當大家都熱烈期待跨年迎新之際,新象創辦人許博允卻迎來他人生第一本回憶錄《境.會.元.勻》,他表示,二○○五年即寫出初稿,前後進行了十多年,全文二十三萬多字。許博允自己覺得,一生得以從事藝術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他一生的所作所為,就是在與藝術繫緣。
今年七十三歲的許博允,是台灣藝文界的推手,他創辦新象,舉辦超過上萬場次的藝文活動;說服世界級的男女高音多明哥、卡列拉斯、黛安娜.羅斯來台演出;也曾引領包括雲門舞集、雕刻大師朱銘及表演工作坊與賴聲川導演等,首度到海外展演。這一切他都領風氣之先。政大教育系名譽教授吳靜吉說,許博允是開拓台灣與國際藝文接軌的前端。
讓藝術家走出去
花了十多年,許博允記錄了在這條路上結下「藝術之緣」的人、事、物與自己的心境,並將這般心境與對音樂創作的想法,化為「境.會.元.勻」四個字。在回憶錄中,讀者可瞭然近百年台灣藝術文化史,以及與國際藝術交流脈絡。只是他覺得還有許多話沒說完,這本回憶錄只敘述了不到四分之一。
儘管人生七十有餘,但許博允對藝術的愛與抱持的夢依然持續。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表示,現在大家都說要把世界帶進來、台灣走出去,實際上,數十年前,許博允就已經在做這件事。讓台灣藝術家走出去、把外國藝術家帶進來,許博允是第一人。
與許博允相識近半世紀的吳靜吉表示,許博允「政治上天真」,但當年成功帶台灣藝術家到無邦交國菲律賓演出,令外交界吃驚。許博允回憶錄中細數藝術經紀生涯親炙大師的經驗,如俄羅斯大提琴家羅斯托波維奇、鋼琴家暨指揮阿胥肯納吉、法國默劇宗師馬歇.馬叟等。感人的小故事包括羅斯托波維奇一九八三年首度來台,許博允促成電視轉播直播回華府,與美國斷交數年,這項舉措感動台灣很多人。
源於家庭的薰習
除引領國人藝術家踏上國際,許博允帶領的新象也在前蘇聯瓦解後,促成東歐等國與台灣間的文化交流;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邀鋼琴家李堅,以及京劇、崑劇等藝文團體來台。
在文化界人士的眼裡,許博允是個霸氣、浪漫、熱情,又富含同情心的人,而這些特質,始自於他出生於大家族的背景,有著三千寵愛在一身的自信,敢於挑戰;也因為親族前輩有豐富的藝術資源、經常來往各地,無形中培養了他對藝術的喜愛與對跨文化交流抱持的開放態度。而這些,也正是促成日後許博允創立新象文教基金會最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