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心再創南管新篇章 郭士榛 |2019.12.14 語音朗讀 1102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王心心演奏《琵琶行》。 圖/劉慶隆 蔣勳和王心心合作《王心心作場──江畔.相逢》。 圖/盧健英 2013年,岩佐鶴丈和王心心共同演出。 圖/心心南管樂坊提供 王心心到鹿谷longstay兩個月,在內湖國小推 動「當代南管泥土計畫」,手把手教學。圖/心心南管樂坊提供在南管基礎創作班,王心心認真教學。圖/心心南管樂坊提供王心心和爵若人聲樂團合作演出《鄉愁》。圖/心心南管樂坊提供父親王家和是王心心的啟蒙師,收到女兒出 版的黑膠唱片甚是欣慰。 圖/盧健英王心心和吳建緯演 出《小小天問》。圖/心心南管樂坊提供《南管現代歌劇 ──羽》曾在香港新 視野藝術節演出。 圖/盧健英 文/郭士榛 南管大師王心心,從福建泉州嫁來台灣後,前10年,曾因「大陸新娘」的身分,不敢一個人出門,之後持續演唱和創作,不但台灣文化藝術界十分珍惜她,2015年更得到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獎。如今,她持續揮毫譜寫樂章,希望南管藝術能在台灣發揚光大…… 「用書法寫樂譜」究竟是什麼樣大手筆的創作? 被譽為「南管仙子」的兩岸知名南管大師王心心,近年習慣以書法來寫樂譜,尤其今明兩天由林懷民促成,美學大師蔣勳同台詮釋的《王心心作場—江畔.相逢》文學劇場,其中《春江花月夜》一曲,整個舞台背景正是王心心的書法橫幅、直幅樂譜,氣勢恢宏磅磗。 大字不識先學南管 生長於福建「南管故鄉」泉州的王心心,4歲便在父親不公開指導下開始學習南管,1984年,她以第一名考進福建演藝專科學校南管科,精習指、譜大曲及各項樂器,尤以歌聲悠揚著名,是南管界少見「坐遍5張金交椅」的音樂全才(意指精熟南管舞台上全部的管樂和絃樂器)。曾任福建泉州南音樂團專職樂師、台北漢唐樂府南管古樂團音樂總監。 王心心1992年嫁來台灣,原本想的是:台灣藝術空間廣大開闊,南管藝術在此應可好好發展,沒想到前10年,走出去最被關注的,竟是她「大陸新娘」的身分。直到2003年,她在林懷民支持下成立心心南管樂坊,初試啼聲,才華立刻被藝文界關注肯定。2015年,由她配唱的《醉.生夢死》南管歌曲,更在當年金馬獎得到最佳電影配樂獎的殊榮。 一路走來,王心心感謝不斷有貴人扶持。事實上,在2003年前,她只是和越界舞團一起寄掛在雲門舞集下的個人社團,為了生活,王心心不得不努力教學,但林懷民老師認為她離開舞台太可惜,教學過度則會損嗓,於是鼓勵王心心走上舞台上唱給更多的人欣賞。2007年,心心南管樂坊正式申請成為文化部扶植團隊。 貴人扶持助益提升 「我最大的改變是在台灣,周遭太多的貴人鼓勵我往南管藝術上做完美的追求,像吳素君、盧健英、林懷民老師、蔣勳老師,戲曲界賈馨園,書法界董陽孜老師,都是我身邊的貴人,給我很多藝術往上提升的建議。」王心心懷著感恩的心細說著。 幾年前,感於南管音樂雖然悠美清揚,但「四個字要唱五分鐘」的婉轉慢吟,對現代人而言形成絕大考驗,王心心開始嘗試各種跨界,像和佛經、爵士樂、巴洛克音樂、舞蹈、戲劇、西洋歌劇、國樂或交響樂……都曾經大膽嘗試合作,獲得相當不錯的回響。 跨界創新饒富興味 「每種跨界都是一個學習的經驗。因為每個行業都有其獨特的東西,所以在過程中,我也發現南管融合其他藝術的空間很大,老祖宗給的骨架中,其實預留了很多的留白空間,去迎合每個時代不同人對音樂的各種詮釋,也因此只要加點什麼,就變成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很新奇,滿有趣的。」 為了融合不同的音樂或演出形式,王心心坦言:「其中必須有一些取捨」,才能夠融合在一起,所以在演奏時,儘管吹、彈、唱的骨架相同,但結果卻不一樣。「就像一個空房子,只要主結構穩固,室內裝潢的彈性可以很大。」王心心信手拈來在演出中,添加一些裝飾音,便自然而然呈現出不同的戲劇效果,例如她結合道教音樂、高甲戲、歌仔戲等的演出,都能聽見這樣饒富興味的表現手法。 感謝因緣成就己身 談及外界十分好奇的兩岸婚姻,王心心說,兩岸開放後,台灣漢唐樂府創辦人陳守俊、陳美娥兄妹到泉州交流,王心心和大自己16歲的陳守俊,雖然「郎有情,妹無意」,但因為心繫南管願景,希望有更開闊的創作空間,決定嫁做台灣媳婦。 原以為等在海峽另一端是美好的新生活,沒想到迎接她的卻是陰鬱冬日,最後終因與夫家理念漸行漸遠,夫妻分居,直到丈夫因病過世,才結束這段轟動兩岸的文化聯姻。「人生本來就是過客,過去的事何需再談。」如今已敝開緊閉內心的王心心,已能淡然自在地提起往事。 「事實上,我很感謝有這因緣來到台灣,才讓我真正認識藝術,有機會遇到這麼多藝術界高人,打開並提升我的視野。我若還留在泉州,恐怕仍和過去一樣,只能受邀四處演出,不可能像如今的我,讓南管藝術提升到另一層次。」王心心從自己前半生的際遇,也悟到:傳統並非只能被原封不動的「保護」,就像她自己也是由南管藝術不斷推動著生命的發展,才能有今日活躍於兩岸藝術界的王心心。 揮毫書法譜寫樂章 「心心南管樂坊」創辦人王心心,近年來都喜用書法來寫樂譜,尤其這個周末在淡水雲門劇場演出的《王心心作場—江畔.相逢》,她耗費心血和時間,用毛筆譜寫出巨大橫幅、直幅的新作《春江花月夜》樂譜,令觀者無不驚奇。 近幾年,王心心開始練書法,起因於想要抄寫詞譜,但電腦譜曲過於格式、匠氣,所以才會想說:「就自己寫吧,順便練練字!」王心心認為,用電腦做出的樂譜太整齊了,電腦打印的又過於呆板,完全沒有生命力,所以不論舞台演出或出唱片,如今她都以書法寫譜。 起初王心心覺得自己的字不漂亮,改用毛筆寫工尺譜,再從電腦找出書法字體印出來,把詞貼在寫好的譜上。後來因電腦時常當機,乾脆完全用手寫樂譜,「後來成了習慣,什麼麻煩都不見了。」王心心露出開心的笑容。 這次為了手寫《春江花月夜》樂譜,她花了許多時間,甚至連「心心南管樂坊」藝術總監盧健英都說:「她花太多時間寫譜,沒有在練習樂器彈奏。」王心心卻深有心得的說:「彈奏是技巧,手寫是入味。」其實王心心的彈奏技巧早已爐火純青,而以書法寫譜就如同做料理時的火侯,經過墨汁一點點的滲透而入味,方能心領神會,展現出南管音樂的豐富層次跟美感高度。 王心心說,傳統上,南管就是一個人演奏、唱歌(自修),或多種樂器共同(共修)完成,給人寧靜祥和的感覺,心裡面不能只有自我。「南管就像是一種身心靈的修行,音樂組合也講究和諧聆聽,不論是彈琵琶或拉三弦,都需要關注聆聽其他樂器的氣韻,互相磨合,讓合奏可以很舒坦的呈現。」 除了演奏,南管演唱也是一種技藝,王心心表示,年輕時可能演唱技巧很好,聲音很漂亮,隨著年齡漸長會出現老沉的聲音,此時反而可以唱出歲月的韻味,是年輕時無法模仿的。「南管的演奏風格,本需要溫柔對待,年輕時血氣方剛,總希望聲量大,演奏時會過度用力,樂音中充滿焦躁的聲音,就無法展現南管的美麗。」經過歲月的沉澱,王心心如今才覺得自己能彈出自然好聽的聲音。 「追尋藝術層次就像修行,能夠修到一個入定的境界,才可體會那種神仙般的快樂。」王心心認為,不管做什麼創作,都離不開傳統,而傳統就是在生活中不斷重複的習慣,久而久之傳下來,慢慢就成了傳統。 「傳統不是不會改變,而是隨著生活慢慢改變。像是專業曲牌的南管結合現代元素,使得現代人喜歡上南管,這就是我的終極目標。」為了打破一般演出和觀眾有距離感,近年來,王心心不斷結合藝術、文學、茶藝、宗教等各界友人,甚至將詩詞、佛經加入南管,讓許多跨界的觀眾打開對南管的視野,也讓南管逐漸從傳統出走。 近年來,在南管聆聽系列活動中,王心心嘗試讓觀眾不透過麥克風或音響,也能接近南管音樂。「南管本身就是緩慢而靜態的,沒有什麼動態畫面,觀眾很容易睡著。」所以現在接受企業、公司邀請演講時,王心心改以四處行走的方式,讓觀眾閉著雙眼用心靈感受南管音樂,也更能感受樂音中的溫度和磁場,讓觀眾多了幾分期待和驚喜。 前一篇文章 三個男人與他們的海 下一篇文章 陳立剛帶領學生走向國際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羅素如 北海岸弱勢家庭守護者林妤恒、白琳 「小鬱亂入」讓憂鬱症變可愛劉菊梅 最富有的佈老志工洪滿枝 南洋姐妹溫暖的依靠 作者其他文章楊景翔 考上大學終於翻轉命運王金櫻如今唱戲為藝術劉玄詠指揮的手種水果騎重機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