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童言
我的挪威雇主每年為其員工舉辦的聖誕餐,會中我第一次品嘗蕪菁甘藍泥,橘黃的色澤讓我誤以為是紅蘿蔔泥,但吃起來的口感又不完全像。
圖/童言
【蕪菁甘藍泥】
材料:
蕪菁甘藍2顆、紅蘿蔔4小根、奶油、牛奶、胡椒、鹽適量。
文/童言
我的挪威雇主每年為其員工舉辦的聖誕餐,會中我第一次品嘗蕪菁甘藍泥,橘黃的色澤讓我誤以為是紅蘿蔔泥,但吃起來的口感又不完全像。請教了此物的芳名,我上菜市場便仔細尋覓,驚覺本尊長得像大頭菜家族,塊頭其實不小,一顆秤重由一公斤以下到三、四公斤不等,而且還硬得很,能被煮成軟綿綿、入口即化的蕪菁甘藍泥,想必要花費一番力氣。
原本在瑞典野外生長,自中古世紀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廣泛栽植後,如今已成為足以代表北歐國家的一道典型菜,英文名rutabaga源於古瑞典文的方言,因而也被稱為瑞典蕪菁(Swedish turnip)。
第一次買蕪菁甘藍回家,我自行土法煉鋼,當大頭菜料理,削皮、對切、搓絲,加鹽擠出水分,熱油拌些辣椒快炒一下,便是一道很下飯的菜。
挪威人料理的方式,除了做成蕪菁甘藍泥外,也喜歡拿來與紅蘿蔔、甜菜根等根莖蔬菜一起烤,或是熬湯。蕪菁甘藍富含鉀質和維他命C,在挪威有「北國的柳橙」之稱,是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挪威人於德軍占領時沒錢取得來自南方的柳橙,人民因而以維他命C含量特豐的蕪菁甘藍取代食用。
蕪菁甘藍泥已是挪威聖誕節的傳統年菜之一,單獨蒸煮或是和馬鈴薯、紅蘿蔔一起攪拌成泥,風味皆佳。每逢聖誕節前,市場上無處不見盛產豐收的蕪菁甘藍,只因挪威人心中的耶誕菜單中,往往少不了這一味,足見受歡迎的程度。然而,我們有位丹麥友人卻很煞風景地說:「北歐人愛吃的蕪菁甘藍,不過是用來當飼料的嘛!」
不管蕪菁甘藍是飼料,抑或北歐人節慶餐桌上的佳餚,都是大自然土壤的恩賜,皆應懷著感恩的心萬般珍惜。
【蕪菁甘藍泥】
材料:
蕪菁甘藍2顆、紅蘿蔔4小根、奶油、牛奶、胡椒、鹽適量。
作法:
蕪菁甘藍與紅蘿蔔都去皮,切成小塊後,水煮十五分鐘,或是蒸二十多分後取出,加入適量奶油、牛奶、胡椒、鹽,以杵搗成泥,或是放入攪拌機打成泥即可。
建議:
希望有飽足感,可加入馬鈴薯製成蕪菁甘藍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