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藝事 布達佩斯吉爾波咖啡館

文/林政儀 |2017.04.05
2695觀看次
字級
吉爾波咖啡館華麗的外觀。圖/林政儀
吉爾波咖啡館內部一景。圖/林政儀
打烊後的空景。圖/林政儀

文/林政儀

每次到訪歐洲,總想一訪布達佩斯。

去年十月分,趁著一遊維也納之際,特意搭乘跨國火車轉至有「東歐小巴黎」之稱的布達佩斯,在抵達布達佩斯火車站之後,與友人搭乘地鐵前往佛洛斯馬提廣場(Vörösmarty tér)左近的飯店下榻。

值得一提的是,布達佩斯地鐵一號線,仍保有舊時的木造購票亭、貼磁磚牆面、古老小車廂,這條地鐵建成於一八九四年至一八九六年,是世界上僅次於倫敦地鐵的第二古老地鐵,百餘年來乘載了布達佩斯的繁華興衰。

二○○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布達佩斯地鐵一號線列入世界遺產,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條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地鐵線。

一日午後,與友人信步於美麗的多瑙河畔,看著它把布達佩斯一分為二,頗有巴黎塞納河的味道。其西岸是古城布達區,有著令人目不暇給的布達皇宮、漁夫堡、馬提斯教堂及許多中古世紀的重要遺跡,尤其布達城堡山是全覽整個佩斯區和多瑙河的最佳眺望點;東岸則是充滿巴洛克與古典主義建築的商業城市佩斯區,著名的鎖鏈橋,連接著東、西兩岸。

在佩斯區熱鬧的瓦采街逛了一下午,傍晚吃了匈牙利傳統餐點及著名的蘑菇濃湯後,便轉往瓦采街上的佛洛斯馬提廣場,廣場旁邊一棟華麗宏偉的白色建築,即是今晚的目的地──歐洲歷史上最悠久咖啡館之一的「吉爾波咖啡館 (Gerbeaud Café)」。

說起匈牙利的咖啡史,要從一五二六年的莫哈奇戰役說起,當年匈牙利被鄂圖曼帝國占領,自此揭開了土耳其人統治匈牙利一百五十年的歷史,咖啡文化也隨著土耳其人的占領傳入匈牙利。

十九世紀末,布達佩斯巷弄中咖啡館林立,在當時,咖啡館扮演著文人學者寫作,或政治家暢談國家議事與發表個人言論的場所,有如法國的沙龍文化。

吉爾波咖啡館由Henrik Kugler創立於一八五八年,就以古典華麗的裝潢與甜點吸引無數人前往。吉爾波咖啡館的盛名也被寫進書中,出身匈牙利貴族的米克洛斯.班菲(Miklós Bánffy),在其著作《奧匈帝國命運三部曲:大難將至》一書中,真實描述當時匈牙利貴族從奢靡無度的生活到繁華落盡的命運,而書中常提到的咖啡館即是吉爾波咖啡館。即便一九九五年由德國商人Erwin Franz Muller買下經營,仍維持昔日咖啡館的面貌。

推開吉爾波的厚重玻璃門,一眼望見擺滿各式各樣的巧克力、馬卡龍和蛋糕的甜點櫃,令人大開眼界,此刻正是晚餐時段的晚茶時間,咖啡館內早已高朋滿座。侍者熟練地帶領我們穿過一張張座無虛席的大理石桌,來到最裡面一張靠近壁櫃的空桌,我與友人都點了能品嘗到屬於吉爾波咖啡館獨特的特調咖啡。

坐在華麗的吉爾波咖啡館,一邊啜飲香醇的咖啡,一邊欣賞著室內高挑的洛可可風,室內的水晶吊燈散發出的柔黃亮光,精緻的木質裝潢、酒紅牙白窗簾、漆金的天花板,點綴得富麗堂皇,又呈現出古典華貴的氛圍。

吉爾波咖啡館不僅吸引無數遊人前往,也讓著名的浪漫主義音樂家李斯特、法國名家西蒙波娃和名畫家畢卡索,留下駐足流連的蹤跡。

漫步在布達佩斯的巷弄中,處處隨見建築之美。布達佩斯曾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縱然歲月流逝,現今觀覽昔日帝國所遺留的建築,如皇宮、博物館、教堂、銀行與咖啡館、甚至一般的民宅,依舊能一窺奧匈帝國的往日餘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