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孫運璿紀念館 由安身之所到立命之處

文/丹青 |2025.08.15
63觀看次
字級
外牆上的紀念館標誌。圖/丹青
紀念館全景模型。圖/丹青
入口處的孫運璿肖像。圖/丹青
一九七八年行政院接收後加蓋的洋房。圖/丹青

文/丹青

前行政院長孫運璿生前戮力從公、清廉自持,更是代表台灣經濟、科技發展及國際現代化過程中之重要推手。二○○六年,其位於重慶南路的宅邸被指定為台北市市定古蹟。二○一四年,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簡稱孫運璿紀念館)在此落成,並開展一系列展覽、講座與活動,讓紀念館不僅紀念過去的成果,也成為持續創造新價值的起點。

孫先生來台後,居所隨著職務不同,幾經更換,但都是借用機關宿舍,並無置產,最後才以行政院長身分住進重慶南路的宅邸,其簡樸亦由此可知。

一九四七年他擔任台電機電處長時,分配的住房是台電位於長安東路的日式木造宿舍,僅有四房,卻住了一家二十口人,其擁擠可想而知。直到升任台電總經理後,孫先生才搬入濟南路的住處。該住所為日據時期日本三菱重工社長宿舍,房舍面積不大,且已是和、洋混合建築。之後,歷經台電總經理、交通部長、經濟部長與行政院長前期,一直都是住在那裡。

台電總經理任內,孫先生應世界銀行邀請,遠赴奈及利亞擔任電力公司總經理,三年後回國,仍是住在濟南路。而當時他在奈及利亞配住的宿舍,竟比國內多數首長宿舍還大,不但有大花園,更配有五名幫傭,連幫傭的家人也住在一起。可見,當時國內大官的居住條件,還比不上奈及利亞。

孫先生回國後,接續擔任交通部長、經濟部長與行政院長。後來因濟南路要拓寬馬路,維安不便,蔣經國總統於是安排孫先生搬入重慶南路巷內的宿舍。此宿舍群,乃一九二○年代日本政府所建的台灣銀行日式官舍,光復後由國民政府接收,任顯群、黃少谷、顧祝同將軍等名人皆曾在此居住。一九七八年,行政院接收此官舍,並加建洋房,成為和洋混合的官邸。

孫先生於一九八○年遷入重慶南路官邸,直到逝世都居住於此。期間,他因中風辭退行政院長職務,政府體念他對國家的貢獻,讓他在此復健、養老,這也是孫先生來台後居住時間最久的地方。這座宅邸,見證了他從緊張繁忙的公務生活中抽離,轉而安度平凡寧靜的日常;是他身心安頓的歸屬之地,也是他一生的終點。

這一座占地八百六十六坪、和洋並存的宅邸,在改成紀念館之後,依然秉持孫先生的風範,以各種科技、人文的展示和研習活動,繼續服務社會,也讓民眾有機會了解當年奠定台灣經濟繁榮的黃金時代;就連今日有「護國神山」之名的台積電,也是奠基於孫先生創辦的工研院時代。

可以說,此紀念館已跳脫了「名人故居」的範疇,而成為彰顯孫運璿一生戮力奉公、為國鞠躬盡瘁的精神典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