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被告知將接任駐新加坡代表的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人事案突然生變。外交部表示從來沒有發布過這項人事案,一切都還在作業中,目前規畫名單中沒有黃志芳。亡羊補牢還是掩藏不住羊群走失的事實,這項人事案就是生變了,變因隱含新政府外交運作的生疏與拙劣,更讓人看到了新南向政策的困境。
政府對於重要人事案的發布,通常都是先放出風聲,聽聽各方意見反映,最後拍板。這樣的作為,如果只限於內部人事,除了當事人,大概沒人會講話,例如各部會首長人選。但是牽涉到和對岸及外國的互動,則必須先知會對方,取得對方的同意後,再對外發布。然而政府好像不曾辦過外交一樣,都是一廂情願的發布了再說。
如海基會董事長人選,先前就傳出宋楚瑜和王金平兩人之一將接任,後來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冒出了田弘茂。由於兩岸的協商機制中斷,正式溝通管道關閉,這項人事案可能透過其他非正式管道知會對方,王金平個人沒有意願,田弘茂應該是折衝出來的結果。但是兩岸關係的重點在政策,不在人事。大陸官方的態度是,「九二共識」是兩岸協商的基礎,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通關密碼。所以,誰接任海基會董事長都一樣。
駐新加坡代表的人選則是一波三折,本來派定江春男,因為行前酒駕被抓,按理總統和外交部應立即另派人選,因為新加坡非常在意酒駕,酒駕被抓還可能判鞭刑,派有酒駕前科的人選到新加坡擔任代表,完全未考慮當地的民眾感受。總統和外交部硬是拗到最後一刻,江春男本人請辭才結束這項紛擾。這無異把難題拋給新加坡,對星國極不尊重。
黃志芳的人事案也一樣,是在知會對方的同時就對外放話,因為星國根本就還沒有同意。但是國內已經認定就是黃志芳出任駐星代表了,黃志芳也已經做好了就任的準備,草擬完成新南向政策綱領及架構。顯見我方對這項人事任命案已胸有成竹,突然生變可能是新加坡有意見。
關鍵應該就是新南向政策,因為黃志芳身兼新南向辦公室主任,在人事案放話的同時,也放出要以新加坡做為新南向基地的訊息。派黃志芳去星國,就是要以新加坡為根據地向東盟拓展關係。應了解外交是處理兩國間的事務,不宜讓一位國外代表把駐在國當作發展基地。更何況新南向政策是政府對抗北京的重要政策,新加坡必然十分關注。
新加坡在過去蔣經國主政時期,由於和李光耀建立了私誼,兩國之間友好,台灣不但代新加坡訓練軍人,雙方訂有星光計畫進行軍事合作,也因此,辜汪會談能夠在新加坡舉行。這項傳統友誼在李登輝晚期遭到破壞,李登輝公然批評李光耀不民主;阿扁時期的外長陳唐山還批評新加坡是鼻屎大的國家。現在民進黨再度執政,外交若仍只遂己意,新加坡必有不同意見。
新加坡這樣與我長期友好的國家,碰到新南向政策猶且顧忌三分,其他東盟國家會怎樣反應?新南向政策想要繞過北京達標,想必十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