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裡許多的困厄、不如意,都是自作自受的因果報應,不是由外在的神權來懲罰的。圖/阿虫繪,佛光緣美術館提供
文/星雲大師
用什麼方式來結緣呢?
1.資具結緣:譬如以財物、湯藥、日用品等捐贈給他人。我們常常把錢捐給孤兒院,買日常用品給救濟院,這便是以資具和他人結緣,是一種財布施。
2.身心結緣:用眼、耳、鼻、口、身、意來和人結緣。我用眼睛向你行注目禮,是眼結緣;用耳朵靜靜聽你講話,是耳結緣;用嘴巴讚美你,是口結緣;在心裡歡喜你、關心你,是心結緣,人與人是連在心裡都可以與之結緣的。
3.利行結緣:我們給人方便、利益、好處,做對他人有益的事,這是利行結緣。往往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給自己結下了未來的利行緣,此即是佛法「他受用即是自受用」,自他不二的甚深妙義。
4.佛法結緣:用真理、智識、技術、佛法與人結歡喜緣。我個人從小在佛門受人恩惠,也受十方大眾的呵護,受國家、師長的教導,我之有今天,完全是社會大眾的成就。我無以為報,只能用佛法與大家結緣,所以從1949年來台灣之後,台灣的每一個角落,乃至世界各地,我都儘可能去講演佛法。這個緣愈結愈大愈廣,聽講的人愈來愈多,這些聽講的人,又把所聽的內容向沒有聽過的人傳講。於是,我以佛法向大家結緣,大家又用佛法向更多的人結緣,佛法就遍滿虛空,使十方大眾都能霑被法益了。
(二)自作自受
「自作自受」的意思是:自己的行為後果完全由自己來承擔,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人在世間的幸福與否,都隨業力而定,業有善業、惡業之分。我們生活裡許多的困厄、不如意,都是自作自受的因果報應,不是由外在的神權來懲罰的。
(三)好心好報
「好心好報」就是善業,所謂「善有善報」,你做了好事種下善業,幸福的果實當然由你來享,別人是無法干預的。這種因果報應的真理也是全憑自己作主,不是神祇所能操縱左右的。
(四)空有不二
「空有不二」是真理,因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真空可以生萬有,萬有復歸於虛空。能夠了悟空、有之間的妙諦,在生活上切實的付諸實行,許多的計較、爭奪、猜忌都可以消失,而達到物我合一、人我兩忘的逍遙境界。佛教裡有一則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偷想偷禪師的東西,趁著三更半夜禪師在睡覺時,偷偷溜到禪師的房間裡,找了老半天,找不到什麼值錢的東西可偷。小偷很失望,正要離開時,一直躺在床上悶不吭聲的老禪師說話了:
「喂!順便替我把那個門關好啊!」
小偷嚇了一跳,乖乖回頭替他關好門,卻忍不住抱怨說:「這種門有什麼好關的?反正又沒有東西好偷。」
禪師莞爾一笑:「是你偷不去,不是我沒有。我的東西遍布虛空、充塞宇宙,你有何德何能偷去?」
禪師已證悟真空妙有的道理,所以宇宙萬物都是他的身家資財,小偷還是執迷於世間法,以有形的物質為取捨,自然徒勞無獲了。
廣結善緣的真理,可以引導我們臻於世界大同的和平境地;自作自受的律則,可以約束我們貪取為惡的意念;好心好報的因果,鼓勵大家勇於為善;空有不二的妙理,則開啟我們無限的豐富生活。這四個真理好比四條路,每一條都可以讓我們轉迷成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是在家、出家修行的大道和妙諦。
三、迷悟之間差幾許?
迷者自迷,悟者自悟,迷悟之間究竟相差有多少呢?
《金剛經》說:「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古德禪師也說:「是佛法的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即是佛法。」乍看之下,好像非常矛盾,其實「是佛法」、「不是佛法」,只在迷悟之間。一念轉迷,本來是清淨的佛法,也變成了染汙的世間法;一念覺悟,有漏的世間法都變成了無漏的佛法,所謂「心迷世間轉,心悟轉世間」,就是這個意思。而「迷」、「悟」之別雖僅在一念頓超,卻是心地上的功夫,絕不是口舌上的逞能。
迷者凡夫 悟者即佛
有個年輕人正在澄心靜慮打坐的時候,正好一位老禪師走過來,年輕人沒有起身相迎,禪師問他:「你看到我來,怎麼不理我呢?這麼沒禮貌!」
年輕人學覺悟者的口氣說:「我坐著迎接你,就是站著迎接你。」
老禪師一聽,立刻上前啪啪給他兩個耳光。
年輕人挨了打,摀著臉抗議:「你為什麼打我呀?」
老禪師雙掌一合,若無其事的說:「我打你,就是沒打你。」
如果還沒有達到開悟的境界,而強要摭拾開悟者的皮毛,那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迷悟之間的差別由此可見一斑了。
美國夏威夷有一位軍人因為參戰而殉難,他的遺族請來一位老禪師為他主持告別式。這時候,一般的佛教儀式都會說一些佛法,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或者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老禪師一想,這些都太老套了,我今天用更有意義的方式來為他告別,也讓這些外國人親炙佛法。他想:這個阿兵哥是為了國家戰死在沙場上,那麼就用最能象徵戰爭的槍聲來為他說法。所以禪師開示到最後,就以「碰!碰!碰!」的槍聲作結束。
在座的人聽到這槍聲,想到這位朋友是為了護衛國家的安全,才奮不顧身的死於槍口之下,一時大家都聞聲痛哭流淚。在場另有一位和尚,看到這三聲效果這麼好,就依樣學了下來,在為另外一位軍人舉行兵葬儀式時,他也在說法後對空中「碰!碰!碰!」碰了三聲,參加儀式的人因為不了解他的用意,結果都哈哈哈大笑起來,成為一場滑稽的告別式。這個和尚沒有老禪師的慈悲心和證悟力,同樣的槍聲由不同的人發出,一個能感動人,一個不能感動人,迷悟之間的不同,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了。
迷者,即是眾生;悟者,即是佛。在迷境裡面,我們的妄心、妄識交相爭奪;在悟的境界裡,能知道自己的真心安止何處,無著亦無繫。所以迷悟之別,就是凡夫與聖者的分界線。(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