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跟我分享了一盒別人送她的法國進口巧克力,精美包裝、甚具巧思的巧克力造型,真是吸睛,但味道與口感則不及它在外觀上所帶來的賞心悅目,略略失望。圖/Barry Lee
朋友跟我分享了一盒別人送她的法國進口巧克力,精美包裝、甚具巧思的巧克力造型,真是吸睛,但味道與口感則不及它在外觀上所帶來的賞心悅目,略略失望,朋友說:「現在人不多以貌取『物』嗎?」這句話如醍醐灌頂,我不也常陷入這種迷思,無論物或人,都先從眼睛看到的片面,來做初步的判斷與理解,儘管有時會提醒自己不帶偏見,也想理性地做決定,但不可否認仍經常受一些膚淺因素影響。
這讓我想起兩則故事。多年前,曾有位手工巧克力專賣店老闆告訴我,店內打造夢幻般的精品氛圍,同時以頂級可可原料搭配頂級食材,作出最新鮮的手工巧克力,挑戰愛吃甜點者的挑剔嘴,滿足愛巧克力者的美胃,這是他的夢想,沒想到反而讓很多客人卻步。在他們的隔壁是一家從花蓮紅到台北又翻紅到台中的蛋糕店,每天排著人龍,長長隊伍經過巧克力店門口,往店裡張望,交頭接耳,不時透出「你們到底在賣什麼」的眼神與「一定很貴」的疑慮。
也曾有相同疑慮的我,親身經驗,果然一如精品般尊貴、精緻,十分驚豔,重點是還好好吃!因為距離無法次次親自抵達,便上網購買,能重溫味道,卻無法複製店面陳設,一種精品的氣質,一種屬於它們獨特獨有的氣味。
用心經營還是能瓦解客人的誤解。只要客人進門,店員立即送上熱茶與試吃的生巧克力,優雅解說,從試吃到了解卸下心防……經過了努力與調整,內外兼備的巧克力專賣店,不再寂寞,客人與口碑持續上揚。
但另一個故事卻沒這番機緣,硬生生錯過了文殊菩薩。話說迦羅越,發願能一睹文殊菩薩真面目,於是,廣行佈施,每逢齋日,齋戒沐浴,敷設高座,種種供養,即懇請文殊菩薩大駕光臨,以滿所願。
就在他不斷發願的某日,他看到一位容貌醜惡,衣著邋遢,臉上還掛著深黃鼻涕的老人,竟然坐在他莊嚴道場上留給菩薩的座椅,他的一顆虔誠心,頓成怔忪心,並自思念,我每敷高座,莊嚴壇場,皆願求文殊師利菩薩光臨道場,慈悲一現,而今座上,究是何人?竟然膽大包天,敢於上座。遂走至座前,牽著老人下座,到一旁用齋,老人倒也無慍,毫無表情,不一會兒,老人又朝上座坐去,迦羅越急忙拉他下來,一來一往,總共七次。
第二天,迦羅越照往例淨備香花水果,恭獻佛前,虔禮默禱曰:「願現世得見文殊菩薩。」同日,晚間就寢,於夢中有人言:「你一向恭敬誠求,願見文殊菩薩。卻見而不識,當面錯過,還求於何處得見文殊?」
原來,前日讓他覺得骯髒不堪、被他拉了七次下座的老人,正是文殊菩薩,每日千求萬盼,近在咫尺,卻有眼不識真面目。
凡夫如我,只能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與提醒,不以貌取人與物,教化自己心性,面對種種外境,不起分別與執著,以獲真正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