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唐時北平王家,有二貓同日生子者,其一死焉。有二子飲於死母,母且死,其鳴咿咿。其一方乳己子,若聞之,起而聽,走而救,銜其一置於其棲,又往如之。返而乳之,若己子然。
──《虞初新志》,朱幼蘭書寫
這故事的主角是一隻有愛心的母貓,是唐朝時候的貓,居住在北平王家,是王家所飼養的愛貓。
王家本來飼養兩隻母貓,這兩隻母貓同一天生子,同時升格成貓媽媽,並開始以無比愛心和耐心撫育自己的小寶寶。但不幸的是,其中一隻母貓生產後不久即亡故了,但是牠的兩隻小貓仔不知道媽媽已經死亡,肚子餓了還直往媽媽懷裡鑽,含著奶頭要吃奶。但是死去的貓媽媽已經不再泌乳了,貓寶寶吸吮不到奶水,又得不到媽媽輕舔身體的慰藉,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於是「喵!喵!喵!」的哀叫。
另外一隻貓,也就是本文的最佳女主角,此時正在餵養自己的小寶寶,看著寶寶偎在懷中幸福安穩的吃奶,感到既幸福又驕傲。但此時,牠聽見他處傳來小貓的哭叫聲,怎麼回事呢?小貓這哭聲分明是肚子餓了,他們的媽媽為何不給孩子吃奶呢?牠愈聽愈覺得不對,一定是發生什麼事了?牠的這位好姐妹不會放任孩子餓成這個樣子還不理的。
於是這位貓媽媽,暫且放下自己的孩子,循著貓寶寶的哭叫聲,找到了好姐妹生產的地方,看到初為人母的好姐妹已經死亡,兩隻貓仔還在牠身上磨蹭著,不知道永遠都喚不醒牠們的媽媽了。
於是這位貓媽媽,毫不遲疑的銜起一隻貓寶寶,銜至自己的窩中放下;再去銜來另外一隻,跟自己的寶寶放在一起。然後,開始餵養起新來的寶寶吃奶,牠無條件地用愛收養了貓姐妹的遺孤,把養子女一視同仁地當成自己的寶寶飼養,愛牠們、關心牠們、教育牠們。
人類疼愛自己的孩子,也能發揮愛心收養別人的孩子。此畫中的貓,亦有人類的美德,以慈悲心憐憫沒媽的孩子,真是感人!但是現今社會有許多怪現象,有些人不但沒能好好愛自己的孩子,還不時傳出親生爹娘虐童案,都上了社會新聞。怪哉!虐童的父母,真該向貓們好好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