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 史達祖 扇香曾靠腮邊粉

文/吳東權 |2016.06.09
1666觀看次
字級

文/吳東權

史達祖,字邦卿,號梅溪,開封人,生年無史可查,大約在宋孝宗乾道至寧宗嘉定(一一六五~一二二四)年間,享年六十歲,擅詩詞文牘,曾為宰相韓侂冑掾吏。著有《梅溪詞》一卷,在《全宋詞》中錄有一百一十二首,《白香詞譜》錄入三首,《花庵詞選》入選十七首。

他任韓府掾吏,擔任韓侂胄的文書,撰帖擬旨,皆出其手。宋寧宗開禧三年(一二○七)韓侂胄伏誅,他也隨之受到黥刑(在臉上刺字),從此退穩山林,不知所終。

這位梅溪先生,文筆甚佳,創意縱橫,而且相當自負,雖然詞中仍少不了相思、鶯燕、春愁、花香之類的形容詞,但他自己卻總認為填詞要覓「新句、佳句、妙句、秀句」,常在詞中自稱:「今夜覓,夢池秀句」、「還因秀句,意流江外,便隨輕夢,身墮愁邊」、「倚珠簾,詠郎秀句」、「煙簑散響驚詩思,還被亂鷗飛去,秀句難續」、「先將高興,收歸妙句」……

他的確在詞中也創造了不少新句、秀句,例如:「做冷欺花,將煙困柳」,這「做」與「將」兩字用得使勁;「柳院燈疏,梅廳雪在」,這兩句中故意把「燈」與「雪」錯置,構成新詞;「簾波浸筍,窗紗分柳」,應該是簾波浸竹,不協韻,他乃創新以筍代竹;「柳户清明,燕簾寒食」,這兩句詠寒食節及清明節,一語雙關;「春風模樣,霜月心腸」,以面熱心冷詠紅梅,也比喻人情,可謂新句。細品這些詞句,新妙佳秀,不愧是梅溪的手筆。

這位詞人的情緒和嗅覺似乎異於常人,在他那一百多首詞作當中,幾乎很少有幾首沒有「愁」與「香」字出現,「愁」是詞人的慣用字眼,不足為奇,但篇篇少不了「香」字,畢竟少見。

試舉幾句來看看:「花外語香、裡眠香、吟鬢簪香、幾夜眠香、山月露香、燭底縈香、雪底夜香、荀令舊香、露點搖香、窗眼遞香、霧帳吹香、珠絡藏香……」這也香、那也香,處處有愁、篇篇聞香,這也是梅溪詞句的特色之一。

他有些新句秀句,真是令人費解,例如「河深鵲冷,雲高鸞遠」,第一句河水的深淺與鳥鵲的冷熱,有什麼關聯?「墮絮孶萍,狂鞭孕竹」這兩句對仗工整,含意深妙,如果不知道蘇轍的詩句:「狂鞭已逐草侵徑,疏影長隨月到楹。」以及孔平仲詩句:「狂鞭迸筍偏當户,綠葉成陰巧覆墀。」那「狂鞭」是形容生長很猛速,極快鑽出地面的筍尖,如果不知這句掌故,倘使照字面去解釋,怎麼說也說不清楚,至於浮萍是否墮絮孶生,那只有史達祖自己知道了。

還有許多「秀句」,一言難盡,再舉一例:「祓蘭曲水,挑菜東城」,這是根據《韓詩》所載,鄭國風俗,每年上已日於凑淆之上,執蘭招魂續魄,祓除不祥;第二句「挑菜」東城,並不是到東城去挑菜,因為宋時以每年二月二日為挑菜節(踏青節),張耒有「挑菜節大雨不能出詩」,史達祖喜歡用新句:「煙光惹鬢,常記故園挑菜」。其實並非當農夫做菜販,在故園挑菜販賣,而是指踏青時節,這些詞句,讀來令人頗費周章。

詞人姜夔特別讀賞其秀句:「奇秀清逸,有李長吉之韵,蓋能融情景於一家,會句意於兩得。」這幾句話說得中肯。

例如他詠燕:「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詠春雪:「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咏春雨:「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這幾節,被姜夔特別稱道,讚為奇秀之詞,到底奇秀何在?不妨請君推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