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委員 陳曼麗

阮愛惠 |2016.05.20
3375觀看次
字級
新科立委陳曼麗今年二月進駐立法院辦公室時,首開先例在辦公室內裝設太陽能儲電板,預計在陽光充沛的季節來臨時,每天可儲電兩度左右,屆時就有「太陽公公」幫大家煮的香醇咖啡可喝。 圖/記者楊祖宏、陳曼麗提供
新科立委陳曼麗(中)甫一上任就與各環保團體見面,達成綠色台灣的共識。圖/記者楊祖宏、陳曼麗提供
新科立委陳曼麗今年二月進駐立法院辦公室時,首開先例在辦公室內裝設太陽能儲電板,預計在陽光充沛的季節來臨時,每天可儲電兩度左右,屆時就有「太陽公公」幫大家煮的香醇咖啡可喝。 圖/記者楊祖宏、陳曼麗提供
主婦聯盟舉辦有機生活園遊會,陳曼麗(中)到場支持。圖/記者楊祖宏、陳曼麗提供
上月二十五日是車諾比核災三十周年,陳曼麗(左二)、台灣環保聯盟、鹽寮反核自救會等召開記者會,呼籲要落實非核家園。圖/記者楊祖宏、陳曼麗提供
陳曼麗(左二)和家人感情好,經常一起出遊。圖/記者楊祖宏、陳曼麗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新科立委陳曼麗今年二月進駐立法院辦公室時,首開先例在辦公室內裝設太陽能儲電板,預計在陽光充沛的季節來臨時,每天可儲電兩度左右,屆時就有「太陽公公」幫大家煮的香醇咖啡可喝。

一年節省兩千元的電費看似不足觀,但卻是這位從「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出身的環保戰士,將理念與生活習慣的落實。除了太陽能板,陳曼麗立委辦公室內的桌椅和沙發也多是撿別人不用的。事實上立法院有補助新科立委三十萬的裝潢費,但陳曼麗還是能省則省,不是因為匱乏,而是出自真正的自覺。

勇於承擔挑戰 為人民謀幸福

陳曼麗原是單純的職業婦女及兩個孩子的母親,在一九八八年時因緣際會加入主婦聯盟,自此與台灣環保、食安問題休戚與共。二十七年來,她除了擔任主婦聯盟的董事長、祕書長外,亦曾擔任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及法律扶助基金會董事,原以為這一生就在NGO組織內奉獻到老,沒想到去年底被民進黨提名不分區立委。她笑說:「人生有很多不可控制,但藉著承擔挑戰,不斷付出,一定會有收穫。」

為避免產生矛盾,陳曼麗辭去了主婦聯盟常務監事之職走進立法院,主婦聯盟則對她寄予真誠的祝福及高度的支持,期許她以在主婦聯盟的社會實踐與經驗累積,與NGO組織維持「合作又監督」的關係,日後在立法院內推動制度改革,落實人民基本健康權與環境權。

人脈廣泛多元 共同向前邁進

陳曼麗目前隸屬立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一員,她希望自己任內能一直留在衛環會內服務,因為這是她最熟悉的領域,也是民進黨推選她進來的本意。雖然位置不一樣,但陳曼麗知道她該做的事,和以前並沒有差別,而且可運用的資源更多了。

「我對公部門不陌生,以前也有過幾次進入行政部門委員會的經驗,例如永續發展委員會、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等。成為立委之前,我已是中央行政院級委員會的成員,所以日後碰到不同部會的業務時,我對整個中央部會的概念是清楚的。」她說。

此外,長年來在NGO的人脈累積,對陳曼麗的問政幫助也很大。「有些團體和我互動良好,他們很高興日後可以透過我幫他們質詢。社團的力量我能抓到,我有問題請教他們時,他們也知無不言,能提供我深度的看法。所以我的問政不會是閉門造車,能直指問題的核心!」陳曼麗說。

回頭看之前的社會運動歷程,陳曼麗一直從民間角度看事情,站在「人」切身相關的立場。她表示:「在立委的位置上,我仍會延續『主婦聯盟』的關懷形式,站在社區居民的利基點為議題發聲,用生活化的用語來傳達理念。」

成為立委後開始有種種較優勢的待遇,但陳曼麗平常心待之。她還是穿著棉質衣裝、背著布包,永遠自備水壺及環保餐具;購買物品前,腦中必定有「這是需要,還是想要」的檢驗。主婦的愛心與立委的能幹在她身上並不衝突,溫柔而強悍,就是她的特質。

主婦聯盟 走上社會運動改革路

作為七個孩子中的老二,兒時的陳曼麗乖巧、順從,在學校裡是個「希望老師不會注意到我、不要點名叫我起來說話」的學生,誰曉得後來她會是個走上街頭舉牌抗議的社運人士,且又成為「為民喉舌」的立法委員!

陳曼麗一直認為,在前夫的律師事務所上過的十年班,影響她很大。大學念的是國貿,但在事務所裡,陳曼麗學到法律案件的分析及依法解決事件的方式,同時也訓練出她的行政能力。但後來前夫外遇提出離婚時,陳曼麗卻不採用法律途徑來對抗他。「例如去『抓姦』。我不想用那樣的手段對付他。他是一位好律師,也是孩子的爸爸,我不想毀掉他。處理這件事時,法律的層面和我內心的價值是一起衡量的。」她說。

受鎘米衝擊 為環保發聲

還在離婚前的徬徨期時,陳曼麗常到主婦聯盟聽講。離婚後她常去作義工,因為行政能力佳、又能長時間投入,很快就被聘為職工。她第一次代表主婦聯盟到桃園觀音鄉開會,討論的就是鎘米的議題。「那時對鎘米一點概念都沒有,但到了現場,聽到各方人士討論,有位醫生說,鎘吃到體內會引起『痛痛病』,痛到骨子裡,無法上學、工作,也不會痊癒,在日本,有一群得到這種病的人,只能被集中起來長期治療,人生完全走調。我聽了以後十分震驚。」她說。

第二次再去參加鎘米會議時,才知道那批被汙染的米,竟已全數賣到其他都市了。「那天晚上,我看著家裡的白米飯很擔心;我有兩個稚齡的孩子,今後是要叫他們多吃飯還是少吃飯呢?」出於一個母親的憂心,鎘米事件成為陳曼麗關注環保議題的緣起。

團體姐妹情 促社會前進

由於對法律的敏感度,讓陳曼麗後來在看每一個環保議題時,都能很快地找到相關的法條,來探討責任的歸屬。「一般人會覺得環保問題沉重難解,是因為對事件內容不夠了解,也找不到施力的管道。主婦聯盟面對不同環保議題時,總是能找到消費者的角度表達主張,並且結合學者力量找到相應單位來要求,就不會覺得主張是空白的、發聲是無望的。」她說。

後來陳曼麗出任主婦聯盟祕書長,她參與的會議更多,也結識了很多學者和社團,例如台灣環保聯盟、新環境基金會等。她不斷累積環保知識,感覺自己在成長,但也漸覺自己的不足。「開會時,常聽到政府官員說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在環保方面的成功案例,心裡常想,如果有機會,應該出去念書,去看看先進國家作得多好。」她說。

一九九二年在前夫的資助下,陳曼麗到美國念環境管理及公共行政碩士,學成後,她仍返回主婦聯盟,二十多年來,共擔任過四屆祕書長和四屆董事長。

陳曼麗說:「我投入專業和全副心力在這個組織裡,別人覺得我很辛苦,但自己覺得滿愉快的。不管是寫企畫、執行或聯繫等,對我而言都不困難。我沒有家累、個性溫和,和同仁以姐妹情誼共事。主婦聯盟自一九八七年成立至今,仍是一個活躍而有影響力的社團,當年的創立理念,如『不要讓台灣變成垃圾島』,現在都成為國家政策。而維持主婦聯盟持續運作、不斷邁進的力量,就是內部同仁的這分姐妹情!」

理性思考 闖過人生每一個難關

陳曼麗手腕上戴著一串薏苡(俗稱草菩提)佛珠,那是去年她在台大醫院佛學社自己動手做的。雖非佛教徒,她卻一直戴著這串佛珠,至今快一年了。「我原生家庭是民間信仰,看到廟就進去拜拜。兒子小時候,我們住在行天宮後面,常常去拜拜收驚。兒子出國前,我也去行天宮求平安符,祈求神明保佑我的孩子。」她說。

至今心情若偶有沮喪,陳曼麗也會到行天宮拜拜,覺得有安定心情的作用。不過個性理智的她,還是最常用理性思考來看待工作上的挫折。

「工作上遇到困頓時,我總是想,婚姻裡的財產和孩子的撫養權我都能放手了,還有什麼放不掉的呢?我一開始就沒有汲汲營營的心態,在NGO組織裡工作的心情很自由。當然這也要感恩前夫曾給我的贍養,讓我不必為了薪水而工作。」陳曼麗說。

陳曼麗很鼓勵年輕人到NGO組織工作,因為從中能學習團隊合作的經驗,並且感受與社會一起進步的成就感。目前陳曼麗的立委辦公室內,主任之下,有八人工作團隊,兩兩成組,針對不同議題蒐集資料及互相討論。她說:「我很喜歡在團體裡做中學的工作方式,一個團隊裡,每個人都拿出他的強項來做事的話,那再難的事做起來都不會太累。團隊裡最可貴的是合作,不是彼此抵銷。我會把我的團隊力量發揮到最大,在接下來的四年內,達到最多預期的目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