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創意人葛如均 引領科技跨領域 走出台灣新紀元

阮愛惠 |2016.05.13
3972觀看次
字級
台灣第一個致力於虛擬實境、擴增實境領域的商業聯盟「台灣虛擬及擴增實境產業協會(TAVAR)」,三月二十三日正式宣布成立!這是台灣因應近年來VR/AR技術逐漸成熟、並且已發展出多元生活應用的最新潮流,為加速國內相關技術跨領域應用而發起的具體行動。圖/葛如鈞提供
葛如均(第三排右三)與世界各地最聰明的人,一起參與「影響十億人」計畫。圖/葛如鈞提供
身為奇點大學裡第一個的台灣人,葛如鈞特別拿中華民國國旗,拍攝創意照。圖/葛如鈞提供
身為奇點大學裡第一個的台灣人,葛如鈞特別拿中華民國國旗,拍攝創意照。圖/葛如鈞提供
奇點大學的上課環境。圖/葛如鈞提供

台灣第一個致力於虛擬實境、擴增實境領域的商業聯盟「台灣虛擬及擴增實境產業協會(TAVAR)」,三月二十三日正式宣布成立!這是台灣因應近年來VR/AR技術逐漸成熟、並且已發展出多元生活應用的最新潮流,為加速國內相關技術跨領域應用而發起的具體行動。成立茶會上,包括政務委員、工業局長、立委及多位科技界重量級人士都到場關注祝賀,期許透過TAVAR為VR/AR搭建跨產業合作的平台,共同向政府提出數位化內容的產業政策,以及活絡VR/AR更多層面的應用。

TAVAR由八間企業、十四位發起人組成,涵蓋醫療、時尚、教育及媒體等產業。人稱「寶博士」的三百六十度攝影機LUNA製作人葛如鈞也列名其中。才三十五歲又天生娃娃臉的他,夾在這群「大人」中,泰然自若、侃侃而談。還是「年輕人」的他,用力地向台灣的年輕人招手,他說:「台灣不能再落後第二次!VR/AR產業將帶來全新的機會以及舊勢力的第二春,所有有心接受產業新世紀的人,請盡量把觸角張開、把手伸出去,一定能體會到,這個領域將大大地改變人的未來,所有的產業都能在VR/AR中找到一個位置與全新的機會。」

多方發想嘗試 宣講未來世界

葛如鈞是個具有多重專業背景的創意人,他擁有傳播、設計及資訊工程等跨領域的博碩士學位,更曾在業界作過各種嘗試,包括參與多項多媒體與人機互動研究,成果還獲國際研討會及知名線上媒體報導;亦曾執行多項科技藝術創作、工程研究,獲得多項國內外獎項;也曾在咖啡廳作過藝術表演、擔任過電視App大賽的評審、創業作App設計等。

雖然他現職是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但葛如鈞這兩年來,除了教學和創業之外,還一直扮演一位社會講師的角色。他在大小場域對各種年齡的群眾,反覆宣講人類「未來世界」的概況。

之所以具備這樣的解說能力,是因為葛如鈞在二〇一四年時曾赴「全球最聰明的大學」─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取經,與來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身分背景的最聰明腦袋,一起參與過一個「影響十億人」的計畫。葛如鈞是第一個進入奇點大學的台灣人,在那裡,他不但經歷了一次激越的挑戰自我、探索未知的旅程,更在那裡看到台灣未來可能的機會點。

啟發大眾思惟 面對指數時代

從奇點大學結業回台後,葛如鈞出版了《放膽射月!全球最聰明大學「奇點」教我的事》一書,詳述自己在那裡看到、學到、思考到的事。葛如鈞指出,所有在奇點大學裡學到的事,都可以化歸於「指數」一詞代表。簡單地講,就是人類目前所處的這個時代,已是一個「指數的時代」,與過去線性的思考完全不同。「過去我們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那是線性的發展;但現代科技是指數型的科技,科技成長的速度,太超越人類過去的生活習慣。每個人都應該開始脫離線性的思考,進入指數型的思考,未來每個企業和國家,也都應該在這樣的思考下生存。」他說。

葛如鈞形容自己是個「耐不住寂寞、明明喜歡懶散,卻又停不下來地找事做,做了以後,又不斷地想將學習到的心得、事物分享給每一個人。」他最喜歡楊德昌導演在電影《一一》裡用過的一段對白:「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後想做什麼嗎?我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情,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我想,這樣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說不定,有一天,我會發現你到底去了哪裡。」他覺得這段話很能代表他自己。

台灣奇點第一人 成績曾吊車尾

全世界知名的未來學家雷.柯茲威爾曾經預言,人工智慧將在二〇四五年超越人類擁有的能力。為了迎接電腦優於人腦的時代,也為了將新舊時代交接,不可避免的「破壞性的壓力」減到最小,雷.柯茲威爾與知名創業家彼得.戴曼迪斯創辦「奇點大學」,並獲得谷歌與NASA贊助,試圖集結全世界最聰明的腦袋,不讓進步的科技回過頭吞噬人類的幸福。「奇點大學」二〇〇九年開辦以來,每年都有一百多個國家、四千多位優秀人才踴躍申請,錄取率僅百分之二而已。

尋找真正興趣

為它奮力衝刺

能成為台灣進入「奇點」第一人,葛如鈞想必是前段班裡的前段、或是金榜上的榜首人物囉?錯了。葛如鈞的求學過程,可說再平凡不過了。他出身小康家庭,父親是機械工程師,母親是幼稚園老師,父母對他的期待很保守,無非是希望他將來當個老師或公務員就好。

而葛如鈞從小雖然喜歡念書,但卻很不會考試,考高中時吊車尾,大學和碩班都念私校,確實不是「贏在起跑點」的早慧人才,更不是得天獨厚的「人生勝利組」。

葛如鈞就讀淡江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時,拿的是文學學位;研究所則跨組考上元智的資訊傳播研究所,念出真正的興趣後,他不想停下來就業或當兵,於是再考上台大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博士班。葛如釣笑說:「我看了很多電影和閒書,雖然非常不會考試,可是要我談夢想,我很會表達。」這讓他在口試成績比例很高的博士班考試占到優勢。

但真正吃苦是在進入博班的第一年。「交往三年的女友在那時和我提出分手。而文科出身的我,要回大學部補修資工必修學分,當時我連最基本的『演算法』都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程度的葛如鈞,還得在三年內通過,至少四科專業科目資格考。

小故事大啟示

收伏壓力妙招

雖然忍受著內外交煎的痛苦,每天都像爬著出去再爬著回家,但葛如鈞當時內心總有一個聲音,叫他要勇敢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每當眼前出現一個不知道能不能克服的困難時,他的心中就會浮現一個小故事。

這個故事是國中時讀到的,大意是山上有座廟,住著老和尚和小和尚。有一天,官兵攻打進來了,準備放火燒山。小和尚看老和尚很淡定,就問他為什麼不緊張。老和尚說:「如果我很緊張,火就不燒進來了嗎?」

葛如鈞乍聽這個故事時,內心很震撼:「原來有些事,即使我們很緊張,但緊張無法改變現狀的話,那麼緊張是沒有意義的。」

聽過這個故事後,每當葛如鈞面對考試或各種有壓力的事件時,他會檢視當下的狀況,如果發現壓力對於處理事情沒有任何幫助,他會選擇先將壓力打包,從遠觀的角度來看自己。「壓力沒有不見,只是先放到背包裡,有時拿出來客觀地端詳它,然後再收起來。如果雙手一直握著它,沒辦法做其他事,表現不會更好,也無法讓壓力消失。」他笑說。

目前的葛如鈞即使再忙,當有國、高中邀請他去演講時,他都盡量與會。「我常在無意間聽到的一兩句話或一個小故事,後來影響了我一輩子。我希望這些經驗都能讓他人早點聽到,也許對他們之後的人生,多少有一點幫助!」他說。

心存老天爺概念 保持開放態度

葛如鈞的家裡並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但近年來父親退休後,開始對佛教有興趣。博士班的指導教授洪一平,對佛學也頗有涉獵,有時在課堂上會講一些佛教名相及哲理,葛如鈞覺得滿喜歡的,從中也得到一些體悟。

「我目前沒有宗教上的信仰,但心中一直有個『老天爺』的概念,接近《少年Pi的奇幻漂流》所表達的那種。我相信有一個老天在,但祂到底是什麼樣的形狀?什麼樣的規則?教我們奉行什麼樣的道理?目前我都還不清楚。或者 說,老天爺要我們奉行的道理其實是一定的,只是目前我還不明白而已,但我會以開放的心來面對它。」他說。

三十歲以後,葛如鈞對於自己的期望,就是去做那些「別人沒有很認真看待的事」,然後再把做這些新事物的心得分享給大家。他的興趣多元、熱情十足;教書之外,他繼續在研發LUNA全景攝影機及虛擬實境相關的工作,同時也與幾位理念相同的友人一起進行第二季的線上政論節目─「政問」(talkto.tw)。

這個新型態的政論節目,透過新創意、新設計及線上直播,邀請到重要意見領袖進行深度對話,藉由新的節目語言,透過「Pol.is」蒐集民眾意見,並結合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產生有意義的公共參與,讓政策討論變得更有趣。葛如鈞說:「讓我們拋下譁眾取寵的名嘴交鋒,大家一起來思考:下一個十年的台灣該怎麼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