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胎古道中途的繩索橋。圖/滿佳
文與圖/滿佳
拜爬山之賜才知道我有懼高症,而且不是普通的嚴重,偏偏我又「愛哭愛對路」,窮則變變則通,遇到絕壁、吊橋時,就採面壁或仰天行走的姿勢,絕不往下看,安全第一,我只想路過壯麗的山巔溪谷,不想長眠其間。
去走錐鹿古道時,必須經過一段彷彿陶淵明筆下「初極狹,纔通人」的羊腸小徑,為避免被突如其來的落石砸傷,我們全程戴安全帽,貼著岩壁走在深不見底的懸崖邊緣。我腦中一片空白,頭重腳輕渾沌走著,下山抬頭仰望盤在山腰的古道,像條灰白腰帶繫在縹緲的半山間,陡覺心跳加快冷汗直冒,太不真實了,我才在那雲間走過。
後來學乖了,先上網查資料弄清楚狀況再上路,但往往親臨現場才知落差之大,依舊得震撼通過,那回走過一條隱在深山中的繩索橋,就是個超高難度的考驗。
這繩索橋懸掛在古道中途的溪谷,是兩山間唯一的通路,看到它時,古道已走完三分之二了,不想前功盡棄,只好硬著頭皮走上去。誰知才跨上橋,除了溪水沖擊石頭的震耳嘩啦聲外,什麼都聽不見,恐懼感由腳底升起,瞬間籠罩全身。更可怕的是每走一步,橋身便晃一下,橋面跟著往下陷,心也跟著沉了下去。
我忘了是如何走過的,只記得通過後,兩腿發軟一個踉蹌跌坐在地,淚水與汗水齊下,久久站不起來。
爬山是為有益健康不是嚇自己的,更不要因為個人的意外而得勞師動眾救援,把自己的歡樂建築在他人的麻煩上,我拒當缺乏公德莽撞的山友。當下決定,把這條古道從登山檔中刪除,我絕不再走第二回了!
台灣多山,偶一舉目遠眺,處處青山嫵媚,時時向人招徠,只要腳力勇健盡可放膽遊走。我告訴自己,留得生命不怕沒山爬,慢慢來,總有遊遍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