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繞.延長.流動與歸始 文與圖/學學文創志業提供 |2016.04.03 語音朗讀 180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或許跟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傳統工藝中,部落婦女最常使用,線材或植物的絲縷所表現的,無盡纏繞與反覆呈現的圓形結構一樣,安東.阿爾瓦雷斯(Anton Alvarez)使用反覆纏繞線的結構,訴說一個對我們存在的世界。圖/學學文創志業提供 攝影/Gustav Almestål 、 C.K.L. 或許跟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傳統工藝中,部落婦女最常使用,線材或植物的絲縷所表現的,無盡纏繞與反覆呈現的圓形結構一樣,安東.阿爾瓦雷斯(Anton Alvarez)使用反覆纏繞線的結構,訴說一個對我們存在的世界。圖/學學文創志業提供 攝影/Gustav Almestål 、 C.K.L. 或許跟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傳統工藝中,部落婦女最常使用,線材或植物的絲縷所表現的,無盡纏繞與反覆呈現的圓形結構一樣,安東.阿爾瓦雷斯(Anton Alvarez)使用反覆纏繞線的結構,訴說一個對我們存在的世界。圖/學學文創志業提供 攝影/Gustav Almestål 、 C.K.L. 或許跟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傳統工藝中,部落婦女最常使用,線材或植物的絲縷所表現的,無盡纏繞與反覆呈現的圓形結構一樣,安東‧阿爾瓦雷斯(Anton Alvarez)使用反覆纏繞線的結構,訴說一個對我們存在的世界。圖/學學文創志業提供 攝影/Gustav Almestål 、 C.K.L. 或許跟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傳統工藝中,部落婦女最常使用,線材或植物的絲縷所表現的,無盡纏繞與反覆呈現的圓形結構一樣,安東‧阿爾瓦雷斯(Anton Alvarez)使用反覆纏繞線的結構,訴說一個對我們存在的世界。圖/學學文創志業提供 攝影/Gustav Almestål 、 C.K.L. 或許跟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傳統工藝中,部落婦女最常使用,線材或植物的絲縷所表現的,無盡纏繞與反覆呈現的圓形結構一樣,安東‧阿爾瓦雷斯(Anton Alvarez)使用反覆纏繞線的結構,訴說一個對我們存在的世界。圖/學學文創志業提供 攝影/Gustav Almestål 、 C.K.L. 或許跟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傳統工藝中,部落婦女最常使用,線材或植物的絲縷所表現的,無盡纏繞與反覆呈現的圓形結構一樣,安東‧阿爾瓦雷斯(Anton Alvarez)使用反覆纏繞線的結構,訴說一個對我們存在的世界。圖/學學文創志業提供 攝影/Gustav Almestål 、 C.K.L. 藝術家照片 圖/學學文創志業提供 攝影/Gustav Almestål 、 C.K.L. 藝術家照片 圖/學學文創志業提供 攝影/Gustav Almestål 、 C.K.L. 文與圖/學學文創志業提供 或許跟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傳統工藝中,部落婦女最常使用,線材或植物的絲縷所表現的,無盡纏繞與反覆呈現的圓形結構一樣,安東.阿爾瓦雷斯(Anton Alvarez)使用反覆纏繞線的結構,訴說一個對我們存在的世界,單純的描寫、單純的信仰,亦即在時間軸裡拓印的生命軌跡。 人類對玄妙的時間性內容理解的體悟,已經深植在日常語言中成為無所不在的隱喻,如英文中所說的「as long as a piece of string」(像線一樣長)係用來指稱那無法盡數,無以名狀的總和。阿爾瓦雷斯用來纏繞木料結構的線繩,既是對一個無限未知總和的召喚,透過他親自設計的機器(Thread Wrapping Machine)如儀式般的同軸圓形纏繞,在時間刻度裡牢牢結締了作品的結構並改變了作品的線條、色彩與膚觸;這機器有如時間的打字機,將所有對應廣衾人類時間與文化的龐雜記憶與細節書寫打印成作品中的色彩、造型與建築結構。而這樣的書寫必須是大量地、浩瀚地進行,因為它就像時間一樣無垠無涯。 瑞典設計學院學者安德烈雅.諾貝(Andreas Nobel)說安東.阿爾瓦雷斯的作品將西方文化中已經不斷延續的「設計」,還原成為作為一個動詞的原始意義。面對阿爾瓦雷斯的作品時,我們已經置身在這個動詞裡,我們的感性與知性同時觸及審美概念與物質文化史的解構與重建;無止盡的線條捲進作品,有如在作品上不斷積累的卷軸,卻亦同時開啟了觀看者的意識與閱讀由此循線捲出的可能,沿著象徵時間的線,我們對世界的感官又藉此攀爬、延伸與重構。 這樣的內外並置、進出交錯的閱讀經驗,在安東.阿爾瓦雷斯的作品世界裡是豐富又顯而易見的,穩固安定同時又觸及深刻生命經驗的。木料、塑料、金屬、織品或其他材質的架構彷彿是空間經驗的基底,而線繩的纏繞過程則有如時間性內容的衍生,不斷地在存在空間裡創生意義;當我們試圖去體認線條與木料在作品中的相生關係,就彷彿我們在探認靜止與流動、堅硬與柔軟、可數的與不可數的、原初與隨機、無色與繽紛、內在與外延、崩解與締構等等諸多空間與時間並置相生的生命經驗。 安東.阿爾瓦雷斯親自為本展覽所擬定的英文標題《How long is a piece of thread?》(線有多長?),就是一個饒富哲學意義的提問。設計,本來就是一條跨接人類同時擁有的科學、技術、工具與人文、藝術、歷史二重生活經驗之間的甬道,安東.阿爾瓦雷斯作品中線的意識,究竟是由觀者立足點的此刻探向無限開展的未來,抑或是回溯歷史的起點回到深藏人類共同記憶的深淵,似乎均具有深意。 展覽訊息: 展期:即日起-05.15 周一至周日 11:00-18:00 展點:學學白色空間 (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二段207號7樓) 電話:02-8751-6898分機321 主辦:學學文創志業 前一篇文章 巷弄楓紅 下一篇文章 與青山同遊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視覺DJ】湧泉洗衣池【植感時光】加羅林魚木 文青朝聖 【四季花藝聯想】春之茁發 萬物甦醒的希望【視覺DJ】流蘇與春櫻【自然之書】漂流木的沉思【植感時光】 清香處處 野百合有春天 作者其他文章創意空間美學 旅行─建築美學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