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博士系列】 土壤的祕密XI 羅山有機村 解除小黑蚊魔咒

文/吳厚德  |2025.05.04
72觀看次
字級
有機黃豆園 圖/吳厚德
鳳林慢城公園彩繪列車吸睛 圖/吳厚德
花蓮富里羅山休憩區(Google map) 圖/吳厚德
參加《人間福報》國際蔬食文化節的富里羅山休閒農業區 圖/吳厚德
花蓮崇德國小肥美的小黑蚊 圖/吳厚德
拜訪偏鄉小學玉里國小 圖/吳厚德
遠處可見羅山瀑布 圖/吳厚德
羅山瀑布登山口 圖/吳厚德
花蓮崇德國小 圖/吳厚德

文/吳厚德

2023年5月中,結束《人間福報》舉辦的「國際蔬食文化節」展後,從台北開車到花蓮台東自由行,不是去花東尋幽探祕,是去拜訪傳說中台灣第一個有機村「花蓮富里羅山村」。

記憶中,小時候的小黑蚊只出沒於夏天南部山腳地區。現在隨著發達的交通,跟著車子「趴趴走」,早已迅速從山腳拓展到台灣都會區及中低海拔山區。特別是觀光客人來人往的景點,成了小黑蚊的重災區。北中南部到花東景點、校園,都可見小黑蚊肆虐,被形容是觀光特「慘」。「風景優美、但小黑蚊多到不行!」,是很多景點的網路評論。

由於體形小、不會發出「嗡嗡嗡」的聲響,不易被發現,直到皮膚紅腫、發癢難耐,才驚覺被叮咬了,當地人被叮得滿身包,遊客也因沒注意被叮成「紅豆冰」滿載而歸。

花蓮大山大水的美景,吸引大量的觀光客來後山旅遊,每逢春天氣溫上升,花蓮特「慘」小黑蚊就會出來伴遊。只能無奈戲稱「沒被小黑蚊叮過,別說去過花蓮」。

我們到了花蓮第一站崇德的一個海濱小學,拜訪偏鄉小學,一進校園來迎接的是小黑蚊,以致在花蓮的第一站即落荒而逃。

沿路順著台9線一路南下,經過吉安、鳳林、玉里,途中遇到公園、博物館、小吃店、冰店,小黑蚊如影隨形無所不在,這個行程中,我們應驗了「沒被小黑蚊叮過,別說去過花蓮」的咒語。

我們抵達花蓮富里羅山休憩區,乍看之下,跟花蓮的大風景區沒什麼差別,隨著產業道路蜿蜒而上,穿過水稻田、農莊、水池、竹林,來到羅山村農業區最高處,看到一大片有機黃豆田,與一旁的湖景及遠方的羅山瀑布。

園主熱心招呼我們參觀他的有機黃豆田,長得十分健康。在園主的帶領下,漫步羅山村中,可見隨風飄逸的竹林、汨汨流淌的百年老水圳。園主細數家族百年歷史及有機轉型的歷程,羅山村遺世獨立,擁有豐富的地質景觀及多元的自然環境,有瀑布、泥火山、溫泉、惡地、丘陵、河川、湖泊等。

園主帶我們往羅山瀑布登山口走了一圈,各式豐富的地質景觀及遊憩資源,如同一條珍珠項鍊,串接起先民開發的奮鬥史。

回到園主家,我們在院子內享受園主自產的豆漿,同時聊起2003年在花蓮農改場推動下,成為全國第一個「有機農業示範村」的歷史。過程中村民意見消長,進而同心協力一起維護得來不易的「羅山有機村」。現今,此處的旅遊能量已持續在縱谷間閃閃發光,且一切都在進步中。

2018年「羅山有機村」成功申請加入「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IPSI)會員,我不禁思索,如何讓有機的概念影響力更大?是社區目前最大努力的方向。 

話匣子打開就停不下來,不知不覺中天已快黑了,我們也該下山投宿,繼續下個行程。突然間,有一個問題浮在腦中──我們來到「羅山有機村」大半天,竟然都沒有遇到小黑蚊。主人淡淡地說,環境好,小黑蚊是不會存在的!

也許是泥火山水的酸鹼值呈弱鹼性,也許是羅山有機村「土健康」,小黑蚊自然就走光光。無論如何,「沒被小黑蚊叮過,別說去過花蓮」的魔咒,在花蓮的「羅山有機村」被破除了,讓土健健康康,小黑蚊自然跑光光的假設,得到呼應與驗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