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最後一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從屏東出發,啟動「迎向未來,點亮台灣」全台之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喊出「逆轉勝」,選前最後的周末舉辦「為台灣安定而走」大遊行,估計約十萬人走上街頭。
很多人說,這次選舉感覺很冷。普遍的說法是,因為勝負態勢似較過去明朗,因此也就沒有激烈競爭的氣氛。也有認為台灣開放民選總統,到這屆已第六次,選情相對平靜,也反映出台灣民主化的程度已趨成熟。
就怕選情冷淡的原因,是民眾已對選舉無感,覺得誰當選都一樣,和自己無關。事實上,這種氣氛確實存在,許多人根本不想投票。我們特別要呼籲,一月十六日投票日,大家一定要出門投票,千萬別放棄自己的權利,更要為下一代的未來負起責任。
回顧這次的總統大選,真正花在政見辯論的時間少之又少,直到選舉只剩不到一個月了,才終於告別負面選舉的議題,讓大家聽到一些政見的內容。
以聲勢較為領先的蔡英文而言,如果說她四年前敗選的原因是「兩岸」,那麼這「最後一哩路」,如今可是走完了?猶記四年前民進黨敗選後,黨內一度掀起「兩岸路線大辯論」的風潮,但後來卻不了了之,仍舊回歸「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說法,將民進黨的兩岸主張,又推回給抽象的民意決定。
直到去年四月以後,蔡英文藉著訪美,開始逐步將自己的兩岸主張定調為「維持現狀」。然而「維持現狀」的具體內容到底是什麼?此問題被朱立倫在辯論會上追問,而蔡英文又以「台灣共識」四字回應。
我們知道,「台灣共識」乃是蔡英文四年前的兩岸主張,難道說到最後,蔡英文還是沒「想」出共識是什麼嗎?
由於國民黨的氣勢大不如前,朱立倫在忙著砲打蔡英文的同時,已沒太多時間說明自己的政見。但攸關台灣前途的兩岸關係,實在應受到更多關注及深層的檢視。
很多人認為,蔡英文四年前,就輸在「九二共識」四個字上,那麼四年後的今天,蔡英文又是如何回應九二共識呢?在政見發表會上,蔡英文說民進黨不否認自一九九二年以來,兩岸各種協商累積的進程,但「九二共識」四個字是國民黨自二○○○年才創造出來的名詞,所以無法認同。這種說法你接受嗎?這次大選,就是選民做出決定的時候。
還有很多這些年爭議頗大的重大議題,如核電、課綱、年金改革、募兵制、稅制等,這次大選都應該是決定方向的時刻。可惜在選戰過程中,這些問題沒有得到足夠版面討論,但最近幾次的政見會、辯論會,應該也能作為選民認真考慮的參考。
這次的選戰過程,除了整體氣氛冷淡,還有就是國民黨「換柱」的插曲,使得相關議題的重心無法回歸理性思辯。如今大選到了最後階段,要用理性做出決定,選擇自己的未來,即便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或者最後投下廢票,那也是做出了選擇,勝過不出門投票、自我放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