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製作人陳慧玲 呈獻優質好戲 一生的法布施 阮愛惠 |2015.09.20 語音朗讀 516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電視戲劇節目製作人陳慧玲製作的戲,經常是電視金鐘獎典禮上的常勝軍;去年她在台視推出的八點檔《雨後驕陽》,更一舉入圍了第四十九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十二項獎,且勇奪了三金!圖/陳慧玲提供 電視戲劇節目製作人陳慧玲製作的戲,經常是電視金鐘獎典禮上的常勝軍;去年她在台視推出的八點檔《雨後驕陽》,更一舉入圍了第四十九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十二項獎,且勇奪了三金!圖/陳慧玲提供 《星星知我心2007》以親情倫理為主題,描述一位媽媽照顧五個來自不同家庭孩子的故事。圖/陳慧玲提供 《草山春暉》演繹高氏三兄弟的一生,是真實故事改編。圖/陳慧玲提供 《芳草碧連天》是部真實故事改編的電視劇,劇情描述魏氏一家三代與慈濟的故事。圖/陳慧玲提供 《雨後驕陽》描述台灣傳統製鞋業的興衰。本劇得到金鐘獎的大力肯定。圖/陳慧玲提供 陳慧玲製作的《芳草碧連天》,去年在中國大陸「第六屆海峽影視季」獲得「最受大陸觀眾歡迎的台灣電視劇獎」。圖/陳慧玲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圖/陳慧玲提供 電視戲劇節目製作人陳慧玲製作的戲,經常是電視金鐘獎典禮上的常勝軍;去年她在台視推出的八點檔《雨後驕陽》,更一舉入圍了第四十九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十二項獎,且勇奪了三金! 陳慧玲在台灣電視業界,是有口皆碑的金牌製作人。入行二十多年來,她作過三十多部電視戲劇和電影,檔檔精采,已經造就了八個金鐘影帝后和入圍過六十六個獎項。這些年來台灣電視劇深受韓劇及陸劇夾擊,出身老三台的陳慧玲雖有身處末代王朝、家財散盡的艱苦之感。但她內在有一種堅定的力量在支撐她,讓她愈戰愈勇;這個力量來自她從小對戲劇的愛、她在這個圈子內所師承的教導、以及她的佛教信仰。 「我小時候身體不好、功課又差,常寄情於各種戲劇節目。上了大學後戲看得更凶,什麼戲都看,雲門舞集、表演工作坊、蘭陵劇團等;電影和電視就更不用說了。」進了電視圈後,她在圈內的「媽媽」、台灣電視劇第一位女性導播─龐宜安,是她一生的老師。「我非常敬愛她,她教導我,『不要跟別人比,下一部戲永遠比上一部好。』我至今奉為圭臬,永保這份初心!」她說。 大膽用新人 眼光獨特 即使無法在製作費上作更多的要求,陳慧玲仍然想辦法在劇本及演員上作更多的突破。「劇本是一劇之本,所以我每次拍戲前,一定會作很多的田調和文史資料調查。我也嘗試發掘新的演員,他們可能不是很有名,但可以很稱職。我可以慢慢拍,在光影、劇本及演技上作要求,雖然相對要付出的時間成本多,但最後的結果常令我驚喜!」 在這樣的心念下,透過海選,成功的打造許多新人,例如去年的《雨後驕陽》,一舉讓戲劇新秀小甜甜、Junior、楊子儀皆敲響金鐘,並開展燦爛的演藝之路。另外陳慧玲把鍾欣凌、琇琴、劉瑞琪、田麗、高慧君、楊麗音、林嘉俐等原被認為只是諧星、歌手、淡出戲劇圈已久的藝人,成功地推上「最佳」演員的地位,她幫襯她們登上事業的另一高峰,她們也成就她的優質好戲。 「有人覺得我很大膽,因為一般人都不太看好已被定型的藝人。但我透過試鏡、會談,看得出來他們能不能演?有沒有企圖心?我相信我所看到的。他們不見得是最優秀的,但百分百是最適合的。我想這是一種casting(選角)的眼光。」她笑說。 戲劇是使命 盡心完成 製作人,是製作一部戲時從頭到尾都參與的唯一角色。陳慧玲指出:「製作人的態度會影響整個團隊的態度。如果我真心想拍一部好戲,其他的工作人員也會幫我把關,有好劇本當然更可以發揮;但如果製作人的態度沒建立,就像地基沒打好,整個團隊就會渙散掉。只要前面都做好了,大家就會跟隨我的腳步,中間一定會很辛苦,但大家互相陪伴,就能安穩度過。」 建立起「領頭羊」的精神和態度,原來就是陳慧玲打造「金」字招牌的不二法門。她說:「在這個圈子內,我一路被栽培,幾度想離開,最後又留下來。後來我想清楚了,每個人都有一種天生的使命,有自己必須克服和完成的事。在戲劇製作的過程裡,我遇見很多困難,但也很高興我克服了一關又一關!」 生命結合戲劇 療癒自己助他人 陳慧玲成為戲劇節目製作人不是偶然,她兒時就和戲劇結下不解之緣。小時候她住在復興劇校附近,體弱多病的她,常常請假在家休息。鄰居的哥哥姐姐上戲時會就帶著她,當美猴王跨過觀眾席,從她身邊躍上舞台時,她往往歡樂得忘了自己身體的不適。 小學時代,陳慧玲各科成績都差,只有作文非常好。在碧湖國小念四年級時,導師徐豐榮發現她日記寫得很好,特地公開表揚她,自此常派她去參加作文比賽。「至今我都很喜歡寫日記。參加作文比賽,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開啟。」她無限感念地說。 念商專四年級時,李瑞騰老師發現她會寫文章,於是幫她在報紙上開了一個專欄,指導她如何作採訪報導。因為這樣的啟發和練習,她決定插班大學中文系,也以為自己日後會從事記者工作。 從零作起 保持好奇心 沒想到,考了三家報社都沒考上,去考競爭更激烈的電視台時,卻意外地考上台視文化。「我進入台視文化的製作部門,因當時大四還未畢業,只能從助理作起,也就是打雜。我作了兩個月後,雖不覺苦,卻覺得很疑惑,於是就遞了辭呈。」她說。 主管慰留她,問她對什麼有興趣。她想了想就說:「我想學剪接。」主管答應她,於是陳慧玲摸索著學習剪接,技術還不熟時,往往剪到天亮才坐第一班公車回家。 「家裡覺得我的工作很奇怪,但我學得很有樂趣。我至今對很多新的事物,都保有好奇心和學習的熱情,對於別人在做什麼工作?想什麼事情?都有不自覺想去採訪的衝動。」她笑說。就這樣,兩年之內,陳慧玲從剪接師作到企畫,而後轉至編劇,直到成為編制內的製作人。 然而這並不是她平步青雲的開始。事實上,一直到十幾年後,她幾乎時時都想要轉行。「我從小功課爛,很自卑,和他人的關係疏遠。我喜歡自己獨處,但擔任製作人,每天要講很多電話、協調很多事……這種工作讓我常常陷入低潮。」她說。 觀眾回響 傳遞善因緣 但每次卻都有不同的因緣再把她留下來,只是她的心沒有安住,甚至覺得自己「一定是前世造了什麼業,這生才要從事這種磨人的工作」。直到她拍了《阿母醒來吧》之後,她才轉變心念。 陳慧玲敘述:「那部戲講一位車禍重傷昏迷的媽媽,她有四個很愛她的孩子,用各種方法把她喚醒,之後她又歷經漫長而痛苦的復健過程,終於恢復到接近正常人。戲播畢後有一位女士call in進來,說她的狀況和劇中人很像,但她真希望自己沒有醒過來,因為復健的痛苦讓她感到生不如死。可是看了這部戲後,她得到很大的激勵,她說會學習劇中人,一定要走過這個過程,不可以尋短。」 陳慧玲說:「那位觀眾給了我很大的激勵!原來,我拍一部戲,可以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透過拍戲,我發現到,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機會經歷各種痛苦,可是,當我們看了戲中的人生會發現,我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寂寞,我不是唯一受苦的人,我可以跟別人一樣,走過生命的低潮。」 那部戲之後,陳慧玲才堅定留下來的心念。她說:「後來我懂了,我之所以要過這樣的生活、承擔種種別人過不去的關卡,一定是必須透過這些學習而成長,然後再去作奉獻的功課。那部戲後來得到金鐘獎的肯定,但那位觀眾的話才真正讓我得到榮譽感,至今我仍深深感謝她!」 生活在佛法中 領悟給予的智慧 陳慧玲二十多歲時,因為學姐的引領,隨緣皈依了一位仁波切,之後她開始持誦〈綠度母心咒〉,也在辦公室內供佛。 「我記得小時候,每當在寺院念到『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時,我就想掉淚。我想我確實是有佛緣的。進入慈濟之後,我開始顯密雙修,同時懂得在工作中融入佛法,我堅定地相信,把一部戲拍好,就是在作法布施!」她說。 陳慧玲坦言,以前的她很容易受傷、焦慮,「可是有佛法後,讓我很安定,心量變寬了。我知道,所有痛苦,都只是一種歷程,那個歷程一定會過去;所以在痛苦的當下,我不去作一些不理智及傷害別人的決定。我也很喜歡星雲大師所講的『三好』和『四給』,為人處事中,如果多說一句話能給人歡喜;如果給人方便而自己有一點不便,我都很樂意去做;用這樣的智慧來工作,我變輕鬆了!」她笑說。 做中學 堅持正信念 沒佛法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陳慧玲常因腦神經衰弱而失眠;有佛法後,她只要誦念佛號即可安然入眠。「我每天給自己的定課,是在快走十圈的一小時之中,同時持咒及誦《心經》;我在慈濟則力行『做中學』,到醫院當義工、協助拍影片等。密教方面,我每年都到印度上課及閉關。」她說。 近年來,陳慧玲的工作比以前更辛苦,承載的工作量更大,而所能運用的資源卻沒有增加,大環境日益艱困。「過去幾年來,台灣全民戲劇的品味集體下降。最危險的事情是,產量最大的電視台,沒有拍出好作品,卻仍有收視率,這代表觀眾的選擇及收視調查都有很大的問題!」 她感慨地說:「所以我非常感謝大愛台力求精緻,培養了很多人才,也留住很多原想出走中國大陸的人才。這十多年來,當台灣的連續劇都在講鬥爭、黑幫及人生黑暗面時,大愛台的戲像社會的一股清流。這些年來我在美國、印度,都碰到不認識的人前來向我說:『謝謝你為我們作這麼好的戲!』,我要把這樣的感謝歸於大愛台,更要以這樣的鼓勵來鞭策自己!」 前一篇文章 三金歌王殷正洋 民歌到佛曲 30年美聲唱入人心 下一篇文章 兒童文學家林良 三代的小太陽 童心書寫夢想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品牌教父 施振榮 勇氣源源不絕 壯遊青春創人生傳藝金曲年度最佳演員 小咪渾身形容詞 演出峰回路轉人生台灣版畫之父 廖修平 刻畫寶島風情 傳承藝道薪火音樂家李哲藝 勤耕樂音福田 撥動聽者心弦雙金影后 楊貴媚 處世貫徹善與愛 傳承戲骨風範 作者其他文章牙醫藏樂魂 陳維斌創作台語歌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世界郵展 東西逸品大PK大學校長論壇—韓國威德大學 佛教應像手機 親近每個人大學校長論壇—澳洲西雪梨大學 樂於推廣南天大學特色大學校長論壇—布達佩斯佛教大學 天主教國家 推動佛教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