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歌王殷正洋 民歌到佛曲 30年美聲唱入人心

阮愛惠 |2015.09.13
5847觀看次
字級
演唱民歌走紅的殷正洋,在今年的《民歌四十》演唱會中,當然不能少了他的美聲。圖/資料照片、廣藝基金會、殷正洋提供
二○一○年殷正洋(左二)在音樂劇《渭水春風》中,唱響了男主角「蔣渭水」。圖/資料照片、廣藝基金會、殷正洋提供
殷正洋(左)因在音樂劇《渭水春風》裡演活蔣渭水,去年受邀在電視劇《春梅》中客串演出同一角。圖/資料照片、廣藝基金會、殷正洋提供
殷正洋(左)因在音樂劇《渭水春風》裡演活蔣渭水,去年受邀在電視劇《春梅》中客串演出同一角。圖/資料照片、廣藝基金會、殷正洋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圖/資料照片、廣藝基金會、殷正洋提供

台灣民歌界的美聲男高音殷正洋,向來以清越飽滿的音聲,完美演繹高難度的歌曲。網路上至今流傳著他所演唱的〈人海中遇見你〉、〈明日天涯〉、〈情深緣淺〉、〈塵緣〉、〈月琴〉等經典老歌,一般認為,唱得比他好的歌手,還真是不多。

事實上,殷正洋至今仍是金曲獎、金鐘獎及金鼎獎,「三金」男歌手的紀錄保持者,他三次入圍金曲獎,三次都得獎,後兩次甚至是連莊。評審不因他已得過獎或他出的是翻唱專輯而不投他的票,原因就在於「他唱得實在真好!」

殷正洋一九八二年因參加中視的《六燈獎》歌唱節目勝出,之後被唱片公司網羅,一九八六年推出個人首張專輯《雨中的歉意》即受到矚目,之後十餘年又發行十多張專輯,成績都十分亮眼。

雖然自出道以來就不走明星路線,但殷正洋的歌路和個人的形象,一貫那麼高妙清新,在不同的世代都建立了粉絲群;即使近十來年唱片業進入嚴冬期,他的好聲音仍透過佛曲專輯《明月照紅塵》、《如蓮心願》及《聲在菩提中》深入佛子的心底;二○一○年時,他更唱紅了音樂劇《渭水春風》裡的蔣渭水一角,展現能演能唱的雄厚實力。

運動茹素 維持音聲

像殷正洋這樣一位唱將,入行都三十年了,但三十年如一日的,除了美妙依舊的歌聲,還有他高瘦的身材和低調的性格。從前和唱片公司有合約時,還有人幫他處理一些對外的聯繫和身邊的雜務;但這些年來,殷正洋凡事都自己打理,他沒有經紀人,出國演出要的只有一張機票、一間住房。「我只要記得帶護照,以及表演需要的東西。我沒有『雜事』要他人代為處理,作為歌手,我只要記得在台上要給觀眾的是什麼就好。」

殷正洋這麼多年以來,謹記著要帶給觀眾的,就是「很好的聲音」而已。「我不太能講笑話,服裝都是穿了很多年的款式,只能集中在我的聲音去表現。至於聲音,簡單講,身體的狀況怎樣,聲音就會怎麼樣,這兩者是連結一起的。首先,身體要保持健康,而且不能濫用聲音;違反發聲方法傷害聲帶的話,表演的品質就不能呈現。這也就是我的職業道德。」他說。

而殷正洋保持身體健康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打羽毛球和盡量素食。「羽毛球的運動量很大,它讓我保持好的體力,能適應各種曲子的掌握,及與不同樂團的合作。在外面吃飯,如果方便我就訂素便當;在家裡,太太常做素食;我們在屋外也種了一些菜,有些白菜種到連莖都被蟲吃光了。」他笑說。

如何生活 自己選擇

雖然外人看他三十年都沒什麼改變,但殷正洋卻覺得自己變成熟了。他說:「以前的我,隨遇而安,凡事都不太積極;現在的我,對於經濟景不景氣也不太有感覺,但對於生活品質,已懂得如何去控制。原來,我們可以透過『選擇』,讓生活變得更簡單、更有品質。」

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團體心理治療導師瑪麗亞.葛莫利,給了殷正洋很好的啟發。當時這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前一天作個案輔導到深夜,隔天卻一大早就起床看書。殷正洋問她,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她卻說:「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我現在做的事,是我選擇的,所以不覺得累;我看書,因為我很開心在看書;我做個案,是我願意做且有價值的事。我從五十多歲以後,就有能力對生活作選擇。」

至今年過九十的瑪麗亞老師,仍往返美國和亞洲開課教學。從她身上,殷正洋學到:「一個人若要保持在好的狀態裡,勢必得選擇出你要與不要的事物;生活要真正過得好,必須有所取捨,不能勉強自己作太多不想做的事,那樣,和你對應的人也不會感到開心。」

關懷社會

尊重各階層民眾

殷正洋為了演唱而選擇過簡單的生活;但他同時也選擇去作一些勞多獲少、跟演唱無關的公益事務。

一九九二年,殷正洋曾任「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創會理事長,後來又接任第五屆理事長,這是一個促進音樂人交流、自我成長及積極參與公益的團體,除了作唱片評鑑工作,也花了好幾年時間,作少年觀護所的關懷及長期資助雙溪啟智中心。

九二一地震之後,在《點燈》節目製作人張光斗的號召下,協會成員年年都到埔里關懷災區重建工程,舉辦紀念音樂會為災民祈福祝禱。「協會的成員都沒錢,向官方申請補助款時,有時得不到支持。但大家都有犧牲的精神,費用大多自行吸收,很多事就這樣做出來了,只是欠了大家很多人情。」他說。

為肯定軍人而獻聲

張光斗的「點燈文教基金會」在十月十六日籌辦了一場「哥哥爸爸真偉大—向國軍致敬感恩演唱會」,殷正洋亦義不容辭地大力「聲」援。他說:「我的哥哥生前是職業軍人。我知道這個行業裡有很高的理想,但也有黑暗面。近來大家對軍人的看法有一些扭曲之處,阿斗辦這樣的演唱會可說吃力不討好,但有很好的理念,他企圖提醒大家,國家不能沒有軍人,軍人應該被尊重、軍人本身也需要自我肯定的價值,所以我義無反顧支持這場演唱會。」

殷正洋表示,他並不覺得他在「作公益」。「記得我進這一行前,父親曾有很大的擔憂。後來他看到他擔心的事,我都沒發生,還得了獎,他心裡感到很高興。父親對我們的教育一向溫和,也沒有要求我們要有什麼成就,只要我們活得很好,對社會要有一點貢獻。我從小的家庭教育裡,對他人的尊重是很自然的事。我參與很多社會關懷事務,基本上也都是出於對生命的尊重、對環境的尊重。」他說。

音緣際會

入佛門學修心

殷正洋從小愛唱歌,常到基督教的教會唱詩歌,也在教會學到很多和聲、和弦和曲式的概念,但多年來卻沒有受洗的機緣。他的原生家庭並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直到上了大學,看到中央大學的佛學社團「覺聲社」,招社員的海報上寫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看了怵然有所感,此後這句經文深入內心。

二十多年前,慈濟請殷正洋、李建復和黃大城三位民歌手去錄音,展開了殷正洋接近佛教的因緣。之後他也常參加街頭義賣活動,十多年前大愛台開播之後,殷正洋和同為音樂人、廣播人的太太李文瑗,一起應邀主持音樂節目,他們聯袂主持的《殷瑗小聚》藝文採訪節目及《音樂有愛》現場演奏節目,一直延續至今,是口碑相傳的優質電視節目。

十多年來,殷正洋夫婦全力主持這兩個節目,別無他務。對於成為佛教徒,殷正洋覺得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很久以前,我就發現,台灣社會確實存在一些問題,而且在經濟起飛之後,問題有增無減。當人心浮動之時,我發現,很多佛教徒卻是很穩定的;佛教徒內心安定的力量,以及他們為社會所做的事,對社會有很重要的影響。我加入慈濟之後,更親身感受到這份好的影響力。」他說。

製作當代佛音傳教

除了透過節目傳揚善美的音聲,作為佛教徒,殷正洋平日在家也常常抄經。他說:「我本來就喜歡寫書法,它能讓我的心情平靜下來。而在抄寫《金剛經》及《心經》時,除了能讓自己定下來,更重要的是,因為一筆一畫慢慢抄寫經文,過程中讓我有時間好好思考經文內涵。書法是可以配合心情和呼吸,讓心靈慢慢靜下來的活動,在浮動的生活裡,對我助益很大!」

除了主持工作,殷正洋也出版了三張佛教音樂專輯。他說:「我們用流行音樂的形式傳揚佛法,也讓聆聽者在佛法的吸收中感受到音樂。就像福音歌曲也漸漸現代化一樣,我很開心佛教音樂有新的可能性,期能讓更多人接受。」

雖然是創新,仍然有很多堅持。殷正洋說:「佛教音樂不能太吵、不能讓心太浮動,這是基本原則。如果有機會,我會想要再做更多型態,只不過目前的時機不對,很多作品若在這時推出,不易引起注目,還會讓創作者賠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