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歌王殷正洋 民歌到佛曲 30年美聲唱入人心 阮愛惠 |2015.09.13 語音朗讀 584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演唱民歌走紅的殷正洋,在今年的《民歌四十》演唱會中,當然不能少了他的美聲。圖/資料照片、廣藝基金會、殷正洋提供 二○一○年殷正洋(左二)在音樂劇《渭水春風》中,唱響了男主角「蔣渭水」。圖/資料照片、廣藝基金會、殷正洋提供 殷正洋(左)因在音樂劇《渭水春風》裡演活蔣渭水,去年受邀在電視劇《春梅》中客串演出同一角。圖/資料照片、廣藝基金會、殷正洋提供 殷正洋(左)因在音樂劇《渭水春風》裡演活蔣渭水,去年受邀在電視劇《春梅》中客串演出同一角。圖/資料照片、廣藝基金會、殷正洋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圖/資料照片、廣藝基金會、殷正洋提供 台灣民歌界的美聲男高音殷正洋,向來以清越飽滿的音聲,完美演繹高難度的歌曲。網路上至今流傳著他所演唱的〈人海中遇見你〉、〈明日天涯〉、〈情深緣淺〉、〈塵緣〉、〈月琴〉等經典老歌,一般認為,唱得比他好的歌手,還真是不多。 事實上,殷正洋至今仍是金曲獎、金鐘獎及金鼎獎,「三金」男歌手的紀錄保持者,他三次入圍金曲獎,三次都得獎,後兩次甚至是連莊。評審不因他已得過獎或他出的是翻唱專輯而不投他的票,原因就在於「他唱得實在真好!」 殷正洋一九八二年因參加中視的《六燈獎》歌唱節目勝出,之後被唱片公司網羅,一九八六年推出個人首張專輯《雨中的歉意》即受到矚目,之後十餘年又發行十多張專輯,成績都十分亮眼。 雖然自出道以來就不走明星路線,但殷正洋的歌路和個人的形象,一貫那麼高妙清新,在不同的世代都建立了粉絲群;即使近十來年唱片業進入嚴冬期,他的好聲音仍透過佛曲專輯《明月照紅塵》、《如蓮心願》及《聲在菩提中》深入佛子的心底;二○一○年時,他更唱紅了音樂劇《渭水春風》裡的蔣渭水一角,展現能演能唱的雄厚實力。 運動茹素 維持音聲 像殷正洋這樣一位唱將,入行都三十年了,但三十年如一日的,除了美妙依舊的歌聲,還有他高瘦的身材和低調的性格。從前和唱片公司有合約時,還有人幫他處理一些對外的聯繫和身邊的雜務;但這些年來,殷正洋凡事都自己打理,他沒有經紀人,出國演出要的只有一張機票、一間住房。「我只要記得帶護照,以及表演需要的東西。我沒有『雜事』要他人代為處理,作為歌手,我只要記得在台上要給觀眾的是什麼就好。」 殷正洋這麼多年以來,謹記著要帶給觀眾的,就是「很好的聲音」而已。「我不太能講笑話,服裝都是穿了很多年的款式,只能集中在我的聲音去表現。至於聲音,簡單講,身體的狀況怎樣,聲音就會怎麼樣,這兩者是連結一起的。首先,身體要保持健康,而且不能濫用聲音;違反發聲方法傷害聲帶的話,表演的品質就不能呈現。這也就是我的職業道德。」他說。 而殷正洋保持身體健康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打羽毛球和盡量素食。「羽毛球的運動量很大,它讓我保持好的體力,能適應各種曲子的掌握,及與不同樂團的合作。在外面吃飯,如果方便我就訂素便當;在家裡,太太常做素食;我們在屋外也種了一些菜,有些白菜種到連莖都被蟲吃光了。」他笑說。 如何生活 自己選擇 雖然外人看他三十年都沒什麼改變,但殷正洋卻覺得自己變成熟了。他說:「以前的我,隨遇而安,凡事都不太積極;現在的我,對於經濟景不景氣也不太有感覺,但對於生活品質,已懂得如何去控制。原來,我們可以透過『選擇』,讓生活變得更簡單、更有品質。」 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團體心理治療導師瑪麗亞.葛莫利,給了殷正洋很好的啟發。當時這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前一天作個案輔導到深夜,隔天卻一大早就起床看書。殷正洋問她,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她卻說:「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我現在做的事,是我選擇的,所以不覺得累;我看書,因為我很開心在看書;我做個案,是我願意做且有價值的事。我從五十多歲以後,就有能力對生活作選擇。」 至今年過九十的瑪麗亞老師,仍往返美國和亞洲開課教學。從她身上,殷正洋學到:「一個人若要保持在好的狀態裡,勢必得選擇出你要與不要的事物;生活要真正過得好,必須有所取捨,不能勉強自己作太多不想做的事,那樣,和你對應的人也不會感到開心。」 關懷社會 尊重各階層民眾 殷正洋為了演唱而選擇過簡單的生活;但他同時也選擇去作一些勞多獲少、跟演唱無關的公益事務。 一九九二年,殷正洋曾任「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創會理事長,後來又接任第五屆理事長,這是一個促進音樂人交流、自我成長及積極參與公益的團體,除了作唱片評鑑工作,也花了好幾年時間,作少年觀護所的關懷及長期資助雙溪啟智中心。 九二一地震之後,在《點燈》節目製作人張光斗的號召下,協會成員年年都到埔里關懷災區重建工程,舉辦紀念音樂會為災民祈福祝禱。「協會的成員都沒錢,向官方申請補助款時,有時得不到支持。但大家都有犧牲的精神,費用大多自行吸收,很多事就這樣做出來了,只是欠了大家很多人情。」他說。 為肯定軍人而獻聲 張光斗的「點燈文教基金會」在十月十六日籌辦了一場「哥哥爸爸真偉大—向國軍致敬感恩演唱會」,殷正洋亦義不容辭地大力「聲」援。他說:「我的哥哥生前是職業軍人。我知道這個行業裡有很高的理想,但也有黑暗面。近來大家對軍人的看法有一些扭曲之處,阿斗辦這樣的演唱會可說吃力不討好,但有很好的理念,他企圖提醒大家,國家不能沒有軍人,軍人應該被尊重、軍人本身也需要自我肯定的價值,所以我義無反顧支持這場演唱會。」 殷正洋表示,他並不覺得他在「作公益」。「記得我進這一行前,父親曾有很大的擔憂。後來他看到他擔心的事,我都沒發生,還得了獎,他心裡感到很高興。父親對我們的教育一向溫和,也沒有要求我們要有什麼成就,只要我們活得很好,對社會要有一點貢獻。我從小的家庭教育裡,對他人的尊重是很自然的事。我參與很多社會關懷事務,基本上也都是出於對生命的尊重、對環境的尊重。」他說。 音緣際會 入佛門學修心 殷正洋從小愛唱歌,常到基督教的教會唱詩歌,也在教會學到很多和聲、和弦和曲式的概念,但多年來卻沒有受洗的機緣。他的原生家庭並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直到上了大學,看到中央大學的佛學社團「覺聲社」,招社員的海報上寫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看了怵然有所感,此後這句經文深入內心。 二十多年前,慈濟請殷正洋、李建復和黃大城三位民歌手去錄音,展開了殷正洋接近佛教的因緣。之後他也常參加街頭義賣活動,十多年前大愛台開播之後,殷正洋和同為音樂人、廣播人的太太李文瑗,一起應邀主持音樂節目,他們聯袂主持的《殷瑗小聚》藝文採訪節目及《音樂有愛》現場演奏節目,一直延續至今,是口碑相傳的優質電視節目。 十多年來,殷正洋夫婦全力主持這兩個節目,別無他務。對於成為佛教徒,殷正洋覺得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很久以前,我就發現,台灣社會確實存在一些問題,而且在經濟起飛之後,問題有增無減。當人心浮動之時,我發現,很多佛教徒卻是很穩定的;佛教徒內心安定的力量,以及他們為社會所做的事,對社會有很重要的影響。我加入慈濟之後,更親身感受到這份好的影響力。」他說。 製作當代佛音傳教 除了透過節目傳揚善美的音聲,作為佛教徒,殷正洋平日在家也常常抄經。他說:「我本來就喜歡寫書法,它能讓我的心情平靜下來。而在抄寫《金剛經》及《心經》時,除了能讓自己定下來,更重要的是,因為一筆一畫慢慢抄寫經文,過程中讓我有時間好好思考經文內涵。書法是可以配合心情和呼吸,讓心靈慢慢靜下來的活動,在浮動的生活裡,對我助益很大!」 除了主持工作,殷正洋也出版了三張佛教音樂專輯。他說:「我們用流行音樂的形式傳揚佛法,也讓聆聽者在佛法的吸收中感受到音樂。就像福音歌曲也漸漸現代化一樣,我很開心佛教音樂有新的可能性,期能讓更多人接受。」 雖然是創新,仍然有很多堅持。殷正洋說:「佛教音樂不能太吵、不能讓心太浮動,這是基本原則。如果有機會,我會想要再做更多型態,只不過目前的時機不對,很多作品若在這時推出,不易引起注目,還會讓創作者賠錢。」 前一篇文章 建了22座圖書館 推動閱讀教育 下一篇文章 金牌製作人陳慧玲 呈獻優質好戲 一生的法布施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品牌教父 施振榮 勇氣源源不絕 壯遊青春創人生傳藝金曲年度最佳演員 小咪渾身形容詞 演出峰回路轉人生台灣版畫之父 廖修平 刻畫寶島風情 傳承藝道薪火音樂家李哲藝 勤耕樂音福田 撥動聽者心弦雙金影后 楊貴媚 處世貫徹善與愛 傳承戲骨風範 作者其他文章牙醫藏樂魂 陳維斌創作台語歌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世界郵展 東西逸品大PK大學校長論壇—韓國威德大學 佛教應像手機 親近每個人大學校長論壇—澳洲西雪梨大學 樂於推廣南天大學特色大學校長論壇—布達佩斯佛教大學 天主教國家 推動佛教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