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包容,共創美好未來,才是愛台灣的表現。圖/林保光
以國為重 理性、包容、愛台灣
文/星雲大師
馬英九先生的第二任總統選舉,獲得了六百八十九萬多張的選票,得票率為百分之五十一點六。但從當選後到就職這段期間,因為推動改革,導致民怨沸騰,民意調查顯示,他的聲望從最高時期的百分之六十六降到了百分之二十三。這看出台灣的民意過分不穩定,對自我不具備信心,沒有以整個國家的大局為重,只對個人的利害諸多計較,對某一件事情喜不喜愛,就全面否定國家領導人的奉獻,我覺得這實在是有欠妥當。
我也感覺到,現在台灣的各行各業不重視給別人空間。例如藍綠對立問題,過去還有「中間選民」的說法,慢慢的,中間選民的聲音也都減弱,只剩下對立責罵。假如能夠理智包容,以國為重,你有不同的意見,也未嘗不可,但都要往好處去想,現在卻變成了怨恨、仇視、無明,沒有理性、沒有原則,我就是不高興你的存在的情況了。
我曾發表一篇〈慈悲與仁愛的啟示〉,有人批評:他是和尚,怎麼可以來管這許多事情?或是:出家人也談國事嗎?自古以來,無論中外,宗教家在國家裡關心社會、悲天憫人,行使一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就算是在專制的時代,也都獲得帝王和人民的尊重,怎麼到了二十一世紀的民主時代,連一個公民權都沒有,反而「出家人做什麼事」的這種論調,也會在這個時代出現?你都剝奪別人說話的權利,怎麼能讓這個社會和諧呢?
我作該文,也只是以國家的一分子提出,希望兩岸和平、兩黨和諧、人民和解,馬英九做一位領袖,提升他民望,因為我覺得「和平、和諧、和好」是當代普世的價值。如果連普世價值都加以揚棄,那這種國民教育的水準,叫人怎不擔心呢?我們的總統,是幾百萬人民一張一張神聖的票投下去選出來的,現在又說他不好,要是馬英九先生情緒化,說:我不幹了,總統你們來當!你說,這還成為一個政黨社會的民主國家嗎?現在應該不是馬總統的聲望跌到最低,而是我們全民的素養跌到最低的時候吧。
今日台灣的民主,需要大家共體時艱,就如汪洋中的一條船,人民必須通力合作才能穩定安全。我希望民主時代的每一個人,不要高估自己,不要一意孤行、稱意而言,應該要放棄偏見,凝聚共識。民主社會有意見不同、有所紛爭,都是在所難免,甚至倒閣、罷免總統也時有所聞,但是正常的情況之下,我們也應該給予國家領導人一個起碼的尊嚴。
有人說馬英九總統無能,試問:他調整油電價格和你意見不同,就是無能嗎?他的施政方針和你不同就真的無能嗎?應該讓他做出來看看才是。再說,總統不是技師、工程師,不是強調他具有什麼能力。過去胡適之博士要老蔣總統不要管太多的事情,因為國家有行政院長、各部會首長,國家有責任內閣、有分治單位,吾人對總統不該有太多的要求。四年來,看到馬英九總統頭髮漸白,為國操勞,我們全國國民又為國家做了什麼呢?
台灣的民眾要養成「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的素養,然而,現在許多媒體人、政治人士,也不經過深思熟慮,任意的攻擊他人、批評他人,卻沒有想想我們自己呢?
我們現在每個人要先做好自己,站在各自的立場,農工者報國生產,教育者教示學生勤奮努力、為學做人,各行各業不自私、不貪汙、不狡辯,人人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建設祥和之氣。國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愛愛之,這才是台灣的方向,在這種時候,我們可以選出一個勤勞奮勉、正直不貪汙的總統,這也是全民的福氣,實在沒有必要天天在那裡高呼總統無能。在批評聲中,不能放棄人性的善良和厚道。
我本無言,但我愛國家,我愛大眾,僧侶報國,只憑關懷,只要國家和平安定、社會和諧無爭、人民和好安樂,別人罵我、詬我,我都心甘情願。今天此文以慚愧的心情,向各位表白,請多多原諒。
(摘自《星雲智慧》,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
江蘇江都人,曾參學金山、焦山、棲霞等禪淨律學諸大叢林。一九四九年春來台,一九五三年創宜蘭念佛會,奠定弘法事業的基礎。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以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近三百所道場,又創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雲水醫院、佛教學院,暨興辦西來、佛光、南華、南天及光明大學等。一九七○年後,相繼成立「大慈育幼院」、「仁愛之家」,收容撫育孤苦無依之幼童、老人,及從事急難救濟等福利社會。一九七七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並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編著《佛光教科書》、《佛教叢書》、《百年佛緣》、《貧僧有話要說》等。
大師弘揚人間佛教,以地球人自居,對於:同體與共生、平等與和平、環保與心保、幸福與安樂等理念多所發揚,於一九九一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總會會長,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