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閱讀力 閱讀,讓 生命更美好

文/楊照 |2015.08.23
3919觀看次
字級
從小培養閱讀習慣,終身受益。 圖/劉星君
畫作,也能以啟動全面感知的閱讀力去欣賞。 圖/陳秋雲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及副社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已出版數十部文學創作及文化評論著作。長期於「誠品講堂」、「敏隆講堂」開設人文經典選讀課程。

文/楊照

需要用心時,我們就「閱讀」;

希望有些什麼知識或經驗,可以觸動我們的靈魂時,我們就「閱讀」。

閱讀是一種源自於書籍,卻不限於書籍的人類美好行為。

我們閱讀書籍,然而我們也閱讀繪畫、閱讀雕刻、閱讀音樂,還有,閱讀人。

當我們「讀一個人」,意味著不只是看看他,認識他,而是要深入理解與他相關的種種。什麼時候,我們會不只看看一個人,點點頭跟他打個招呼,卻會想要「讀一讀」他呢?

顯然,第一,我們從芸芸眾生中挑出這個人,對他產生了最高度的興趣;第二,我們覺得這個人跟我們的生命,有某種特殊親近的連結。

需要用心時,我們就「閱讀」;希望有些什麼知識或經驗,可以觸動我們的靈魂時,我們就「閱讀」。從閱讀書籍來的態度教我們,要放慢速度,同時放開感官的敏銳接收範圍,我們才有辦法專注地對待格外重要的事物,也才有辦法讓外界外來的東西,進入自己,變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我們常習慣性地以為,讀書動用的就是視覺。我們是用眼睛看書,然而只動用眼睛的話,我們看了書,卻沒有讀到書。我們跟書之間的關係,也有很多種,翻翻看看,不等於閱讀。

唯有啟動了所有的感官感受,尊重地先願意視書籍為一個獨立且豐美的世界,讓文字紀錄的意義隨時幻化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而且投注以悲欣痛喜,依照書的訊息調整我們的世界關照與生命理解,我們才真正「閱讀」了一本書。

用抽象語言描寫起來似乎那麼艱難的過程,奇怪,卻是我們大部分的人,從小一接觸到書,很自然就會了解的。成長過程,我們就內化相信了這種「閱讀」態度,是對待書本,最對最好的方式。

通常,我們不會自然地如此投注對待電視電影,甚至不會如此投注對待平常聽到的音樂。是因為和書相處,累積了「閱讀」的美好靈魂經驗,有一天,我們才突然意識——那,難道不能用同樣的態度,來「閱讀」別的東西嗎?

「閱讀」一張母親年輕時的照片,突然,本來「看」照片不曾有的感動,鋪天蓋地淹沒了我們。「閱讀」一首年少時走在涼風街道上,習慣會哼唱的歌曲,突然聽到了自己生命中本來一直沉默著的某個腔調。

「閱讀」是動員生命感受與外物誠摯對應的訓練,過去因為書籍在文明傳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藉由對書籍的謹慎態度,最容易自然學到「閱讀」。現在的人,書讀得愈來愈少,損失的,不是書中承載的那些訊息內容,毋寧是本來可以從和書的互動中養成的「閱讀」習慣與能力。畢竟,我們不太可能用以前讀書的敬謹態度來看待網路上五花八門的訊息,不是嗎?

如果有一天,生命中再也沒有可以引發我們「閱讀」衝動的人,或者,對於再有趣再親近的人,我們都失去了「閱讀」他們的本事,那麼,活著,是不是少了愈多靈魂悸動的快樂?

(摘自《烈焰》,群星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楊照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及副社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已出版數十部文學創作及文化評論著作。長期於「誠品講堂」、「敏隆講堂」開設人文經典選讀課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