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良知 當小確幸中 出現大不安的徵兆 高希均 |2015.05.31 語音朗讀 218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灣已是民主社會,需要的是「改革」,而非「革命」。 圖/鄭清元 高希均教授 《開放台灣》 文/高希均 當前的實況是政黨惡鬥已經造成了政策牛步,政治奧步,台灣退步。今天台灣社會只有靠朝野能做到近年來我提倡的「四步」來克服多重難關: 「進一步」來理性獻策;「退一步」來相互折衷;「讓一步」來取得共識;「跨一步」來全力推動。 我相信:在台灣自由民主開放的土壤中,已結不出「革命」之果;我期盼在社會震盪中,卻會鼓舞台灣人民的「良知」遍地開花。 年輕人先學會自我要求 多數人的沉默及多數知識分子的冷漠,造成了今天台灣人心的不安,那就是小確幸有轉折成大不幸的可能;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變成了「破壞」風景也是人。一些年輕人的偏激言論(如反自由化、全球化)及行為,造成了社會脫序及鎖國思維復活。它傷害了得來不易的民主與法治;更有可能是這些年輕人的言行,會使以後的年輕世代陷入生活在孤島的風險。 不論如何討論當前社會的對立或失落,最根本的一個原因是:年輕人對政府要求「極大化」,政府做什麼都不對,因此充滿了憤怒;對自己,則要求「極小化」,自己做什麼都可以。受過大學教育的年輕人,講話、行為和態度少了理性。 ˙年輕人沒有技能,不能自食其力,是對自己最大的愧欠。 ˙要把別人的才華、財富、成就,當做自己奮鬥的動力。 ˙ 玩手機、喊口號、蹺課之後,還是要面對「自己的工作自己找」的現實。 人生最基本的自我要求是「做什麼像什麼」。做學生就做好學生,做老師就做好老師,做民意代表就做好民意代表。 年輕朋友要知道:「革命」很難當成職業,台灣沒有這種土壤;只有鳳毛麟角的人,才可能變成做大事的政治領袖,大多數年輕人只是在短暫的時空中,做政治運動中的過客。 台灣已是民主社會,不需要流血的革命,迫切需要的是,在全民監督下持續不斷的改革。年輕人不妨以身作則,從先不要白吃午餐開始。龍應台部長與郭台銘董事長都希望他們能借重學運中一些優秀人才,參加他們的工作團隊,這是一個值得嘗試的實驗。 知識分子要勇於說真話 我們這些生長在中日抗戰前後的人,此刻在台灣過著沒有戰爭恐懼的生活,內心充滿了生命的轉折。社會上尊敬的齊邦媛、漢寶德、孫震、于宗先、張作錦、洪蘭等等,都是靠自己努力得來的,他們奉獻了一生的才華與熱情在這塊土地上。近日齊邦媛教授催生《潘人木作品集》聞世時提到:「當年在大陸也經歷學潮的驚濤駭浪,那是個愚昧的時代。」 我們不能陷台灣再次地集體愚昧。別讓台灣人的「良知」消失;只有良知才能征服愚昧。郭台銘展現了良知的風範,指責陳姓立委在馬總統母親家祭靈堂失態之後,同時指出:「台灣不需要路過、鬧場。一個祥和、安定、包容的社會,彼此關懷寬容,才是進步的動力。」 讓大家——特別是年輕世代——彼此提醒、相互勉勵: ˙盡自己的義務(如守法) ˙盡自己的責任(如納稅) ˙發揮同理心(如耐心地傾聽) ˙發揮公益心(如幫助弱勢團體) 尤其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 ˙對是非堅持,對偏見拋棄。 ˙對倫理遵守,對別人尊重。 ˙對文化實踐,對國家愛護。 當人民的良知普遍出現時,才能夠埋葬當前世代的、黨派的、社會的對立與冷漠。 (摘自《開放台灣》,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高希均 一九八○年代在台灣發起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二○○二年又創辦「小天下」少兒讀物,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與「財團法人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及《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發行人,持續推動進步觀念之傳播。二○○二年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二○一三年獲亞洲大學名譽博士;二○一四年獲中興大學名譽管理學博士。 前一篇文章 都會打拚記 東京版 小宇宙 大夢想 下一篇文章 抗壓之道 學習五個L 擁抱正面思考 熱門新聞 01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2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3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4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5【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6【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7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8【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2025.05.0910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認識身體】臭皮囊【透視親子關係】在責任和歉疚感之間【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投向媒體】避免更多受害者【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 作者其他文章人間百年筆陣 出將入相,奉獻一生─《郝柏村回憶錄》出版人間百年筆陣 移民如同氧氣──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致信全校人間百年筆陣 台灣要變成「被利用」的地方人間百年筆陣 真能把事做對的科技領袖─張善政「給」是星雲大師的初心與一生實踐──不要佛教養我,我要佛教成長人間百年筆陣 星雲傳播「獎」轉型為「論壇」──持續推動「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