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園 落山風吹覓刺莧
圖/穀莊稼
天然園 落山風吹覓刺莧
圖/穀莊稼
文與圖/穀莊稼
我第一次吃野菜,是國小參加航海訓練認識住恆春的阿國,有一年暑假阿國邀我去他家玩,媽媽掛念我去遠地朋友家裡住幾天,幫我準備了米、花生糖當伴手禮,阿國的媽媽和阿嬤很感激,叫阿國帶我去野地摘野菜回來煮,我才知道野莧菜是可食用的。
在家鄉,野莧菜是除之而後快的雜草,住恆春這裡的人,卻視為珍貴無比的蔬菜。
野莧菜整株都可以吃,嫩葉採摘下來,洗乾淨,用半鍋水煮,為去除野菜的生物鹼,最好煮爛點,撈起用油拌一拌,湯不要加任何調味料,清淡地喝,味道更絕!
野莧菜的粗莖切成一節節,用水煮爛後,撈起,炒麻油,加青辣椒豆豉,也不錯!煮過的湯喝不完,可別倒掉,它可是純天然的清潔劑,拿來洗油膩的鍋碗瓢盆,去汙力非常強哦!整株拿來熬湯加黑糖,當做消暑的飲品更棒!
天氣炎熱,昆蟲十分活躍,我採用多樣蔬菜、香草共生的混合種植方式,在住家前後院種菜,馴化的莧菜種子春天播種,大太陽照射下,生長快,蟲害少,經汆燙或久煮,味甘香甜。
由於化肥農藥的長期使用,許多對環境敏感的野菜正消失中,喜歡吃野菜的岳父,二十年前,還興致勃勃從朋友田裡拔回刺莧,說是最棒的莧菜。沒隔幾年,粗大紅莖的野莧菜四處繁衍,再也難見刺莧的身影,兩者雖同屬野莧,吃起來味道差很多。
為了再看刺莧一眼,我總在田間用心搜尋它們的踪跡,可惜每每失望而歸,終於有天在落山風吹,人煙罕至的墾丁發現它們,如獲至寶;同時,也感到失落,刺莧就跟自己一樣,喜愛清淨自然的地方,但生活空間日漸縮小,而刺莧遵循內在的生命機制,依然選擇清淨的土地生長,然而身為人類的我,是該退守一方,還是努力走出去,淨化更多的土地呢?
相信刺莧衷心希望我選擇後者,這樣它們才有生存的空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