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三月二十一日到旁遮普省,對當地商界演說:「我努力遏制恐怖主義和克服能源危機,用掉百分之九十時間。因此,沒剩太多時間致力於國家發展。」
同一天,軍方清剿西北部的塔利班武裝份子。一周前,第二大城拉合爾各有一座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被塔利班炸了。
夏立夫宣示兩三年內克服能源危機,「沒瓦斯、沒電的國家不可能進步。」巴國發電量僅及需求的一半,汽油短缺,使能源問題雪上加霜。
相對於夏立夫無暇治國,大陸官方則好整以暇,二十五日公布十二套「廣場舞的統一舞步」,在兩岸都很紅的「小蘋果」也入榜。但媒體不捧場,吐槽說「大媽的江湖,不是說統就統的」。
大媽跳舞 不想變體操
大陸官方說,此次推出的作品都是由專家創編,今後廣場舞將不再是一個社區一個跳法,而會有「全國統一、編排科學、帶給人正能量的全新動作」。
媒體報導,每晚都要跳廣場舞的陳阿婆說:「整齊劃一的廣場舞?那不成了廣播體操了嗎?」另一位徐阿婆說,她們一群老太太跳的舞都是自己編排的。天冷就多些關節動作,天熱就多扭腰,隨心所欲。
媒體呼籲勿強制推行,廣場舞引發爭議的並非跳得不統一,而是噪音擾民、公共場地被占用等問題。
美國熱門的《國土安全》電視劇第四季故事背景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巴基斯坦作家碧娜沙在紐約時報撰文表示:「我知道劇情只會與一件事有關,這似乎也是唯一讓世界感興趣的事:恐怖主義。」
碧娜沙說,巴基斯坦人想讓西方了解「真實的我們」:不完美、難謀生、複雜、通人情。「我們所需的電影、電視、故事和歌曲等藝術作品,要能縮小新聞與現實間的差距,而不是讓兩者更背道而馳。」
常看新聞 較容易悲觀
早在全球化之前,國際新聞就掌握在四大通訊手裡。美聯社、路透、法新社和歐洲圖片供應社提供的新聞及照片裡,有關第三世界的大多是負面消息,包括街頭的武裝軍警、毀於戰火的房屋、貧窮人民、坦克與轎車錯身而過。
「國際新聞學」早已指出「西方新聞霸權」的這種報導傾向,雖然戰爭與貧窮是事實。慈悲為懷的宗教領袖呼籲多報導光明面新聞,新聞學研究也指出,常看新聞的人容易悲觀、憂鬱焦躁。
四大通訊偶爾也會提供各國daily life(日常生活)的照片,譬如剛果的年輕女孩參加模特兒選拔、巴基斯坦麵線廠曬麵線的美麗照片、希臘的露天電影院,還有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攤販,擺滿商品及玩具,放學的兒童興奮地看著。
很多人不知道掀起阿拉伯之春的突尼西亞以觀光立國,三月十八日極端組織攻擊國會大廈附近的巴爾多博物館,造成近二十人死亡,多數為觀光客。媒體稱勢將戕害觀光業,因義大利歌詩達郵輪取消停靠。通訊社記者因此拍攝了首都突尼斯郊區的西迪布賽海灘,這個旅遊勝地有遊艇碼頭、酒店。照片裡景觀很美,遊客坐在露天咖啡座,旁邊是藍色大海。這是突尼西亞的日常生活。
匈牙利 艾菲爾建車站
德國廉航「德國之翼」班機墜毀法國,機上一百五十人都罹難。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歐蘭德和西班牙總理拉荷義前往失事現場,聽取搜救簡報。這些領袖聚在一起的場合多半是國際會議,商討歐洲債務危機、烏克蘭及敘利亞內戰、伊斯蘭恐怖攻擊等…。
美聯社與歐新社不約而同,拍攝了德國的水上郵差。這是施普瓦爾德小鎮,有三百多條羊腸水道,居民進出以輕舟代步,撐篙搖槳,沿途水畔密樹遮蔭,風格獨特的木屋隱藏其間。郵局的小木屋也在一個小島上,郵差撐船取信送信。這裡是天然博物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生物圈保護區。
歐新社另拍了匈牙利日常生活照,其中首都布達佩斯的火車站西站,門外攤販賣著水果和蔬菜,乾淨整潔。布達佩斯有三個火車站,另外有東站和南站。西站是鋼鐵玻璃建築,由法國知名建築設計師艾菲爾建於一八七七年。十年後的一八八七年,巴黎的艾菲爾鐵塔開始興建。
惡魔四伏 墨西哥說不
三月十四日,墨西哥提議給Sony和米高梅電影公司兩千萬美元的稅務優惠,交換修改最新○○七電影「惡魔四伏」的部分情節,呈現光明面,減少對墨西哥形象不利的畫面。
國際新聞裡的墨西哥總與販毒、走私、偷渡美國相關。皮膚黝黑的墨西哥人看起來落後、貧窮,但很多人不知道,墨西哥總統貝尼亞尼耶是個帥哥,完全不輸好萊塢男星。
貝尼亞尼耶敢於處理壟斷和貪腐兩大沉痾。他以侵吞公款罪名,逮捕拉丁美洲最大工會領袖、墨西哥最有權勢的女人艾巴葛迪洛,還挑戰全球首富施林,施林壟斷電信業,掌控墨西哥八成的固網和七成的行動電話。
各國日常生活多的是光明面,媒體取材的角度,掌握了人們對世界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