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博士系列】土壤的祕密XV 水稻田減排新觀念IV 土地的溫柔革命 雲林大埤寫益生菌奇蹟

文/吳厚德 |2025.11.09
59觀看次
字級
雲林大埤鄉是水稻田的故鄉。圖/吳厚德
先進的氣體監測儀器,與在地農民並肩作戰,嘗試用益生菌改變稻田的未來。 圖/吳厚德
研究團隊選用森林微生物組益生菌製劑,灑在田間,讓益生菌在泥土裡默默發揮作用。圖/吳厚德
獲得農民的信任,讓減碳的腳步走得更穩健、更長遠。圖/吳厚德
水稻田溫室氣體總排放量 三種溫室氣體排放「大魔王」,能夠大幅減少。圖/吳厚德

文/吳厚德

在雲林大埤鄉,有一片稻田正悄悄地改變著台灣農業的未來。這裡不僅是農民辛勤耕作的地方,更是科學家們實現綠色夢想的實驗場。每當晨曦灑落在翠綠的稻梗上,田間傳來的,不只是泥土與稻香的氣息,還有一份對土地的溫柔守護。

這一切的起點,要從中興大學與雲林縣政府的合作說起。為了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研究團隊選擇在全台水稻面積最大的雲林大埤,展開一場「看不見的減碳行動」。他們帶著先進的氣體監測儀器,與在地農民並肩作戰,嘗試用益生菌來改變稻田的未來。

「我們不是要改變農民的傳統,而是希望用一點點新的方法,讓稻田更健康、地球更美好。」中興大學包尚弘博士這麼說。這句話,也成了大埤農民們願意嘗試的最大動力。

無聲的守護者

什麼是益生菌?對許多農民來說,這或許是個新名詞。其實,益生菌就像是土壤裡的好朋友,它們能幫助分解有機質、抑制壞菌,讓稻田的生態系統更加平衡。這次的試驗,研究團隊特別選用了一種森林微生物組益生菌製劑,溫和地灑在田間,讓這些「小幫手」在泥土裡默默發揮作用。

百大青農謝大哥笑著說:「以前總覺得這些看不見的東西沒什麼用,現在才知道,原來益生菌真的可以讓稻田變得不一樣!」

這場田間革命,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實驗結果。根據2024年第一期稻作的監測數據,施用益生菌的稻田,甲烷排放量竟然降低了92%,氧化亞氮也減少了80%。二氧化碳竟然從碳排轉為碳匯!這三種氣體,都是影響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排放「大魔王」,能夠大幅減少,對地球來說是一大福音。

而且,這樣的改變並沒有犧牲農民的收成。相反地,謝大哥發現,田裡的稻穗變得更飽滿,根系也更健壯。原本擔心減碳會影響產量,沒想到收成還增加了10%。「以前都說環保和收成不能兼得,現在看來,是我們想太多了!」。

化身氣候公民

研究團隊都會定期到田裡巡視,和農民一起討論田間管理的細節。有時候是調整灌溉方式,有時候是觀察稻株生長。這些日常的互動,讓科學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數據,而是融入了農民的生活。

「我覺得最大的改變,是農民開始願意相信科學,願意嘗試新東西。」包博士說。這份信任,讓減碳的腳步走得更穩健、更長遠。

雲林縣政府也積極推動這項計畫,希望未來能把這套技術擴展到更多鄉鎮。除了農民參與,還有企業認養田區,大家一起成為「氣候公民」,為2050淨零排放目標努力。

這樣的合作,不只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一份對土地的承諾。每一位參與的農民、每一位認養田區的企業,都像是在這片土地上種下了一顆顆希望的種子。

回頭看這段旅程,從最初的懷疑、觀望,到現在的信任與驕傲,雲林大埤的農民們用行動證明,減碳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可以在田間實現的日常。

下次當你端起一碗米飯,或許可以想像,這粒粒飽滿的稻米,背後藏著多少人對土地的愛、對未來的期盼。也許我們無法一夕之間改變世界,但只要每個人都願意多走一步,這片土地就會愈來愈美好。

在大埤,科學與農業的溫柔對話,正悄悄地,為台灣、為地球,寫下新的篇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