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創辦人兼總裁 林斌 隨時與「米粉」互動 才是成長動力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5.03.22 語音朗讀 190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儘管小米手機在二○一四年全球手機銷售排行榜中尚未沾上前三名的邊,但根據美國市場調查機構「戰略分析」(Strategy Analytics)在今年二月所發布的調查顯示,二○一四年第四季,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正悄悄改變,三星在中國市場銷量跌到第三位,小米手機高居第一。圖/蘇健忠 二○一三年林斌(中)帶著副總裁黎萬強(左)與全球副總裁Hugo Barra(右)主持記者會。圖/鄭超文 二○一三年林斌(左)與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右)出席台灣媒體首見會。圖/陳俊吉 小米總裁林斌(左起)、大眾點評網聯合創始人龍偉、樂視網聯合創始人兼CEO劉弘、廣東二十一世紀傳媒CEO沈顥與環球市場集團CEO凌風出席台灣IT產業論壇。圖/蘇健忠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儘管小米手機在二○一四年全球手機銷售排行榜中尚未沾上前三名的邊,但根據美國市場調查機構「戰略分析」(Strategy Analytics)在今年二月所發布的調查顯示,二○一四年第四季,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正悄悄改變,三星在中國市場銷量跌到第三位,小米手機高居第一。 這是三星進入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以來第一次跌到第三名,能凌駕三星一舉成為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龍頭,外界都看好小米科技的前景。然而,許多人都不知道今年才四十八歲的共同創辦人兼總裁林斌其實在小米科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用戶體驗最重要 這位研發出身的總裁和過去台灣讀者熟悉的李開復有過多年的工作經驗,他歷任過微軟、谷歌(Google)等國際大廠軟體重要職務,當李開復離開谷歌自行創業,林斌也隨即離開,甚至更早就與雷軍聯繫上,兩人一起主導小米科技的創業方向,與其他智慧型手機拉開區隔。 「手機只是一個好的開始,卻不是故事的結束。」林斌對於小米的定位就是做一家互聯網企業,一種科技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手機製造廠商,他和雷軍都認為透過與「米粉」的不斷互動反饋,才是成長的最大動力。 用戶體驗與商務運轉增值是小米商業模式的核心,為了服務百萬名「米粉」,小米科技擁有二千五百名客服人員、一千人售後服務團隊、五百個授權服務網點、全國十個倉庫,以及大約一千名的物流人員。 儘管小米近年深受市場仿冒與專利權不足批評,但是短短五年內快速發展為中國智慧型手機龍頭,銷售將近六千萬台,林斌仍然維持時時刻刻與「米粉」良好互動。 重視台灣小市場 擁有四百萬微博粉絲的林斌很重視台灣市場,之前見完台灣「米粉」,第一時間就把照片放上微博,同時也po文感謝收到一對台灣米粉夫婦特意準備代表兩岸和平的金門高粱酒,林斌貼心的舉動讓台灣的消費者感覺很溫暖。 日前他到台灣舉行媒體餐敘,暢談小米理念,還宣布將於今年五月在台北捷運行天宮站附近開設約七十坪大的「小米之家」,負責販賣、維修、體驗小米產品,同時台中和板橋也會有品牌授權的維修中心。 今年小米科技的目標是八千萬台,目標鎖定電子商務與市場較大(人口較多)的國家,除中國之外,像是印度、東南亞、巴西、俄羅斯和中東都是他們的目標市場,若達到就可以破人民幣一千億元的銷售額。 持續走自主研發 去年十月,蘋果設計部門資深副總Jonathan Ive接受專訪時,說小米手機與蘋果產品有高度雷同,還口氣強硬地說︰「抄襲設計並非是種奉承,而是懶惰且偷竊的行為」,當時林斌回應說,只有使用過小米手機的人,才有資格說是小米是否抄襲,他說希望能送Jonathan Ive一支小米手機,讓他體驗後再做評論。 小米手機被指剽竊抄襲設計,這並非第一次,小米更早之前曾表示蘋果公司是「靈感來源」,希望藉此向蘋果公司致敬,成為輿論焦點。 因此來台的餐敘中,也有記者問到關於「專利」的問題,林斌說,當一間公司成長到一個規模,就勢必得面對這些問題,小米會平靜與認真的面對產權與專利問題,而小米創辦第一年就有團隊在做自主研發專利,希望今年可以達到二千件專利,也會持續的談判相關的技術授權。 至於與台灣方面的合作,林斌說將深化與台灣供應鏈夥伴包括聯發科、友達、大立光等合作。 坦然面對最強的競爭對手 日前,美國最富盛名的科技媒體人之一莫斯伯格(Walt Mossberg,俗稱「莫博士」),第一次造訪中國大陸,專訪的對象便是林斌。 這位曾採訪過無數知名科技企業創辦人的媒體人,他的專欄向來是美國億萬消費者購買科技電子產品的權威指南。 見到林斌,莫博士一開場便開玩笑地說︰「我先給大家介紹這把紅椅子的來歷,比爾.蓋茨(微軟創辦人)、馬克.祖克柏(臉書創辦人)、佩吉(Google創辦人)等人都曾經坐在它上面接受我的採訪。」 大陸不再是追隨者 由於二○一四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的總銷售量已經突破十二億支,較二○一三年增長百分之二十八點四,前三名企業是韓國三星、美國蘋果和中國聯想,此外,第四名的「華為」,以及新崛起的「小米」在本土和海外市場銷售量不斷增加,專門研究IT產業的Gartner研究機構就預言:「中國廠商再也不是追隨者。他們能夠生產擁有新型硬體功能的高質量產品,足以與知名手機品牌相匹敵。」因此,莫博士專訪林斌時,不斷追問他對於三星與蘋果的問題。 莫博士問林斌:「三星有自己的服務,蘋果有自己的服務,你們跟他們有什麼區別嗎?」林斌自信地回答︰「我覺得我們的服務比他們的好。」他認為三星和蘋果都是靠「硬體」賺錢,但小米要走不一樣的路,他說,服務與硬體同樣重要,如果一個公司太倚重硬體帶來利潤,就不會認真發展軟體和服務的利潤。 專訪過程中,林斌謹慎以對,當莫博士窮追猛問:「你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三星怎麼下跌了,蘋果在中國怎麼上升了?我經常會問別人關於他們對競爭對手的看法,請你直接回答我的問題。」或是「很好,現在回答我關於三星和蘋果的問題。我是絕對絕對在認真地向你提出這個問題。小米是一家有趣的公司,三星和蘋果是你的對手,究竟你如何看待局面的變化?」只見林斌四兩撥千斤說:「我認為現在內部的思維方式,就是認為所有最好和最強的對手都是最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 提供一攬子的服務 「如果你接手三星中國的話,你會怎麼辦呢?」一位在現場聆聽的科技記者就說,也只有莫博士能這樣問,要是一般記者早就被公關應付過去了。但林斌在專訪過程中,態度溫和,從容不迫,面對這個問題,他最後直率地說:「我應該會辭職不幹。現在的商業模式在中國已經發生變化了,網路的商業模式是最強有力的商業模式。很多其他的公司都在擁抱新的模式。」 隨著蘋果專賣店在中國大陸一家家展店,民眾瘋狂迷戀,林斌對於蘋果手機的看法則較為保留。他說︰「我們在產品上是做的非常不同的東西,蘋果有一個很大的粉絲群。小米也有很大的粉絲群,包括我自己也是自己產品的粉絲,我真的很喜歡這樣的理念。我們確實在提供非常不同、非常有區別的產品,更期待將所有各種各樣產品聯繫在一起,為大家提供一攬子服務。」 小檔案 林斌,1968年2月14日出生於廣州,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總裁。 中學時代,林斌就讀的是廣東一所中英雙語學校,奠定他優異的外語能力,1982年公費留學的母親完成學業回國,帶回一台電腦,他開始自學電腦程式,編寫出飛機遊戲,是個「軟體小天才」。1986年他以優異成績免試保送進入中山大學電子系,1992年取得美國費城Drexel大學電腦碩士學位。 1995年林斌加入微軟,擔任軟體發展工程師,歷任研發經理、工程總監。2000年李開復創辦微軟亞洲研究院,邀林斌回到中國大陸,希望他負責將技術轉化為產品功能的研發,2006年李開復跳槽組建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林斌也轉任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 2009年安卓系統(Android)剛推出時,林斌找雷軍談創業,兩人於2010年與原任職於摩托羅拉北京研發中心的周光平等人創辦「小米科技」,等李開復離開谷歌後,林斌於2010年也正式離開谷歌,公開小米科技總裁的身分。 前一篇文章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 濮存昕 清淨自在 做好本分事 下一篇文章 敦泰電子 董事長 胡正大 中年彎腰創業 成就亞洲第一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哀傷研究者】李昀鋆與她的小眾研究【科學家】張瑤 冒險向大海討科研樣本【九○後女機長】張世晴 女孩也能征服廣闊天空【汽車滾裝船員】王紅娟 人生只有一次 不妨大膽一些【愛心媽媽】陳玉文 為偏鄉兒撐起愛的天空【公益網紅】馬俊河 在網路上揪團植樹治沙 作者其他文章2016兩岸10大亮點人物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屠呦呦 青蒿素是中醫給人類的禮物暴風科技CEO 馮鑫不做土豪生活極簡 積極找尋網路牛人兩岸咖啡董事長楊進發 從製造轉進餐飲之路巨人網絡創辦人 史玉柱 創業起頭 凡事聚焦